□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11月29日,天气晴好,在新会区双水镇永发农场,成熟的水稻迎风摇曳,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穗秆。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2022年广东“省市联动”(江门)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来自五邑地区的10位农机手参加了比拼。
比赛前,1号参赛选手李胜业心情不错:“我来自台山都斛镇,种植了近87公顷水稻,今年晚造收成比去年同期好。”
当天上午10时,裁判宣布比赛开始,选手们随即开动收割机,在划分整齐、均等的稻田里进行收割作业。
江门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也是全省农机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近年来,江门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8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位居全省前列。
“比赛要求,收获过程留茬不能超过18厘米,收割过程以满割幅进行,机械行走速度则由选手自行决定。”裁判梁伟光介绍。
“希望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增强节粮减损、减损就是增效的意识,为‘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本次技能大比武活动裁判长刘朝东表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稳定农业生产带来新挑战,推动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在广袤的稻田里,10位选手分为两组先后“过招”。随着收割机前方拨禾轮快速运转,后方出口秸秆碎屑飞舞,金黄的稻粒纷纷被“收入囊中”,只留下一行行稻茬。不一会儿,农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每位选手旁都有一名裁判进行评分,完成速度越快、损耗率越低的选手得分越高。
据了解,今年江门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6.9万公顷,机收率将达98.5%,但是机收损失率较高,基本在5%左右。通过规范操作,提高收割技术,机收损失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全市就可多收1.8万吨粮食。
经过激烈角逐,3号选手余卓宏获得第一名。
“各位选手的水平都不错,平均损失率为1.01%,最低达到0.37%。希望通过本次大比武,增强大家的减损意识,争取将损失率控制在2.8%以下。降低机收损失率的技巧从生产过程上讲有三个方面:在选种阶段,要选择落谷少的品种;在栽培阶段,要注意田间管理;在收获阶段,要注意天气影响,尽量选择好天气。另外,农机手在操作收割机时,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要匀速稳步推进;禾桩高度要保持在18厘米左右。”刘朝东点评道。
“我是来自新会会城的一名专业农机手。收割要观察禾面密度,密度高、成熟度高就要放慢速度,做到减少损失。”余卓宏与大家分享操作经验与比赛感受,“这次比赛让我进一步学习到降低机收损失率的方法”。
余卓宏表示,在购机、加油、技能提升等方面,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以加油为例,只要提前向农机所报备,在加油站登记,就可以享受九五折的农机加油补贴。同时,购买农机也有全价约30%的优惠力度,以他购买的收割机为例,最高补贴达到5万元。政府还经常举办培训交流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最新的农机知识。
“我已入行10多年,通常自带农机上门服务。每年6月中旬到7月末、10月底到12月是收获季,排期很满,除了下雨天,基本不停工。上午比赛完,我下午还要去割禾。我们一天可以收割3到4公顷水稻。”余卓宏说。
“下一步,江门市将继续推动水稻机收减损工程各项工作,推广低损失率收割机具,做好机具检修和机手培训,最大限度降低机收粮食损失率。”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浩彬说。
据了解,这是继今年早造省农业农村厅在台山举办省级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后,再一次在我市举办的省级机收减损活动,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实施水稻机收减损工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