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林立竣 通讯员/林凯玲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检察机关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江海区检察院办理的“督促整治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乱象行政公益诉讼案”成功入选,这是该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例入选全国典型的最新一起。
守护公共利益,彰显为民情怀,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自2017年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推开以来,江海区检察院牢牢把握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使命担当,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能动履职,推动公益诉讼工作深入开展,依法有序地探索公益诉讼检察新领域、新方法,打造公益诉讼检察“江海样板”,促进高新区(江海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5年来,江海区检察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62件,有4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2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1件被评为全市2020年十大典型案件。通过办案,已追缴生态赔偿金、惩罚赔偿金360多万元,2019至2021年连续3年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业务考评中取得第一名。
聚焦民生民利
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电梯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着力推动安全生产事故源头治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4月,江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联合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辖区187部各类电梯用户进行实地走访排查,尤其重点对电梯存在紧急呼叫无应答或应答不及时等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检查。连日来的走访共发现电梯安全隐患问题43处,其中须立即整改20处。
针对发现的电梯安全隐患问题,江海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磋商程序,召开磋商会。与会的各行政职能部门就加强电梯安全隐患整治达成一致共识,并在会后迅速对江海区检察院排查发现的辖区电梯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面“体检”。
随后,江海区检察院又以“回头看”方式,持续履行好“公共利益守护人”的重要职责,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守护群众身边安全。
除聚焦电梯安全隐患外,江海区检察院还聚焦“舌尖上的安全”,成功办理农某英等7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对行业其他潜在的违法行为人起到有效震慑、预防作用,充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以住宅小区违规设置“人脸信息识别”门禁系统为切入点,在全省率先建立人体生物特征安全技防系统监管协作机制;聚焦特殊群体保护领域,加强辖区内无障碍环境建设,守护残疾人群体利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5年来,我们聚焦群众身边事,回应公众诉求,努力探索与发展,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项行动为载体,不断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江海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表示。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不断拓宽案件办理领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所在。为守护耕地红线,拉起基本农田“隔离带”,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针对礼乐街道基本农田区域内占用耕地违法搭建猪舍、仓库等问题,江海区检察院提起全区首宗行政公益诉讼,以“检察建议+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依法督促区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履职,落实土地资源破坏修复机制。在提起行政诉讼2个月内,江海区检察院督促相关行政部门拆除了基本农田区域内占用耕地长达10多年的违章建筑物,复垦土地37亩,实现高效率、低投入、零投诉消除辖区非法占用耕地的沉疴顽疾。
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耕地保护典型案例,使江海区成为全市首个完成耕地历史遗留问题全清拆的示范区,为江海区建成都市农业生态园作出积极贡献。5年来,江海区检察院办理涉土地资源保护案件5件,修复基本农田和农用地137亩。
发挥公益诉讼赋能耕地保护,是江海区检察院因地制宜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江海区检察机关不断探索拓展新领域,积极创新实践,开辟守护公益“新路径”。
在守护生态环境领域,打好保护“组合拳”,通过大数据摸排、实地走访调查、诉前磋商、检察建议、公益诉讼“回头看”等多种方式监督,确保环境整治见实效,5年来,办理生态环境保护案件100件;在守护国有资产中,树牢损害公益“警戒线”,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理念,紧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损害国家利益的突出问题,5年来,办理国有财产保护案件6件;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当好新时代的“守护者”,充分地发挥公益诉讼检察治理效能,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2022年,在对辖区3个街道文物开展摸排,以诉前磋商程序督促相关部门和街道对6个存在环境维护和安全隐患问题的乡村“宗祠”进行修缮,守护了侨胞“乡愁”。
“公益诉讼无局限,我们将结合江海的实际情况,将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内容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有效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江海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