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林晓(化名)和丈夫从台山来到市区,经过几次实地调查后,她和丈夫把创业地点选在了江海区彩虹村旁的白水带市集。“我们是做烧烤的,对人流量很敏感。这里从原来的不温不火变成人气暴涨。”林晓说。
确实如此,大约在2018年建立起来的白水带市集,依托白水带风景区、球场以及彩虹村(江海区横坑里改造后的美称)等休闲景点,并未有如今的火爆场面。但在今年9月下旬,这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随之而来的,则是不间断的居民投诉,还有拥堵的路面。
10月底,江海区综合执法办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对白水带市集一带进行集中治理,野蛮生长的市集变得有序繁荣。
现状
摊主和居民互相理解体谅
本着把生意做大些的想法,林晓在白水带市集租下了两个卡位(一个摊位位置为一卡位)。“食物制作需要地方,客人就餐也需要地方。租金也不贵,一个卡位300元。”林晓觉得,离家100多公里来到这里,做好生意才是正路。
自9月下旬来到白水带市集外人行道上摆摊的流动摊贩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之前附近有一个青年市集,很火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做不下去了,大家就来到了这里。”“95后”的阿莹今年8月加入白水带市集行列,主要做饮品生意,经打听,她知道了市集外热闹的“原因”。
林晓不知道什么是“网红经济”“车尾箱经济”,但她看着外面络绎不绝的游客以及被引流进来的客人,内心还是有些欢喜。但欢喜之余,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心。果然,因为市集开得很晚,吵闹声太大,加上一些小摊炸臭豆腐等油烟味大,让附近的彩虹村居民苦不堪言,只能向有关部门投诉。
接到投诉后,江海区相关部门迅速行动,10月下旬,江南街道综合执法办联同公安、交警等部门,对占道经营的摊贩进行了一轮集中整治,并引导有需要的摊主到市集内摆摊。“目前,我们从下午5点30分开始,到晚上10点都有巡逻,保证白水带市集的秩序与卫生。”江南街道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到周六、日人流较多的时候,还会专门安排人员现场值班,维护秩序。同时,对于附近居民的投诉,他们也会帮忙协调,并为摊主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我们这台无烟烧烤机也是因为被投诉后买的,一开始不懂这些。”林晓说。她觉得,做生意要以和为贵,彩虹村居民也是他们的邻居,彼此应该互相理解、体谅。果然,自从换上无烟烧烤机后,鲜有关于她摊位的投诉。
“现在能挣钱,还与周边的摊主、居民关系不错,这大概就是在白水带市集摆摊的快乐吧。”林晓笑着说。
计划
扩大摆卖区 打造车尾箱市集
阿莹此前是在一家饮品店的“打工族”,因为对摆摊经济好奇,同时也自诩“掌握了一些技术”,便开始尝试出来摆摊。“现在全职做这个,比打工好。”阿莹说。白天是她的休息时间,休息之余,她会去进原材料以及尝试一些新饮品制作,傍晚6点左右,她就会开自己的车来到白水带市集附近摆摊,成为流动摊贩中的一员。
“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能卖出50多杯。”阿莹说,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她大概用手比画了下,“那时候这一条路都是出来摆摊的,做饮品的可多了。”
不过,随着相关部门开展进一步治理行动,阿莹也不好经营。“感觉在做坏事一样,城管看到了会叫我们走。”阿莹说。而黄小姐和阿莹一样,几乎同一时间从市集出来,成为一名流动摊贩,究其原因,她觉得是市集目前太小,人流一旦旺起来,就很难承载。
对此,江海区江南街道综合执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到白水带市集进行了相关调研,了解到了摊主的需求情况。“我们计划扩大摆卖区,让更多摊主进来,不再占道经营。同时,针对车尾箱经济,我们打算活化利用附近网球场的停车场,专门打造一个车尾箱市集。”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措施已经在完善之中,相信很快就能让摊主入驻。
将近晚上11点,市集里,林晓特地到正在聊天的客人桌子旁,轻声提醒他们降低聊天音量。而在马路边上,阿莹与黄小姐正在收摊。“这些天冷,客人少,我们会早些收摊。”阿莹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