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张茂盛 赵可义
12月6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由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正在进行数据入网格阶段的最后攻坚,为该区的厂企、商场等各类场所管理建起“数据底数”,这意味着该区距离拥有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治理智慧应用系统更近了一步。
“这次合作是江门社会智慧治理产品首次应用到其他城市,标志着社会智慧治理‘江门造’跨出了向其他城市推广的第一步。”国创中心副主任孙永泉说。
20分钟拿下项目,1天内成功上线
这套来自江门的“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缘何落地千里之外的武汉市东西湖区?这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
武汉市东西湖区针对辖区厂企、商场众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决定建立一套涵盖“场所底数清、要素全”“能智能管理、动态分析”“能为疫情防控等工作提供智慧支撑”等优势特点的智慧管理系统,赋能该区基层治理工作,于是在11月21日举办了一场面向全国的产品介绍线上会,要求中标者能在3天内上线系统。
创新中心研发团队报名参与推介,并用短短20分钟拿下了项目。创新中心副主任杨永军说,当时参与竞争的不少企业都与东西湖区有合作基础,对辖区的社会治理情况更加熟悉,“但对方综合考虑我们的技术,以及其在江门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成效,最终将项目交给创新中心”。
11月22日,杨永军带着3名技术骨干马不停蹄赶赴东西湖区,当晚顾不上休息就与当地项目团队沟通方案,部署系统建设;23日一早,江门团队全身心投入其中,当日下午,系统搭建完毕上线试运行,1天内便完成了对方“3天内上线”的要求。
杨永军说,本次项目的研发主要以江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管理需求、辖区特点等因素进行成果转化,打造适用于当地情况的管理系统。
基层治理需要分析运用哪些数据?如何才能更切合网格员的工作需求,简化数据录入工作?如何才能将系统的功能最大化?这些问题,创新中心团队在江门经过1年的实践探索早已有了答案。“这是我们能用20分钟成功争取到项目、1天内实现成功上线的重要原因。”杨永军说。
江门社会智慧治理技术走向产业化
这次项目合作能够成功,和江门这一年多来高质量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密切相关。
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工作要求,我市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科技支撑平台,高质量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社会智慧治理的“江门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系统推进智慧网格员单兵装备、智慧网格管理平台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转化应用、迭代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完善成熟的社会智慧治理产品体系、解决方案,并在防风、防疫、安全应急、社会救助等场景中得到充分应用。
这次走出江门的这套系统,正是在我市得到有效应用的网格单兵装备——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背后的数据支撑系统,其运用大数据手段一次性核查人、证、码信息,并依托江门多样的社会治理场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数据的收集核查、分析统计等算法逻辑,完成从1.0到3.0的版本迭代。在其基础上研发的“离返江人员报备小程序”把人员报备信息直接推送至网格员处,大大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
目前,在东西湖区搭建的这套系统已进入数据导入阶段最后的技术攻坚。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中心研发团队还把江门核实数据的一些经验做法带了过去,并完成了一些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打通了当地职能部门与基层网格信息互联互通的渠道,更加有效破除场所人员流动大而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处置”带来的难题。
“你们短时间内完成了那么多工作,太拼了!”“江门有这样一套成熟的系统,可以复制过来供我们使用,对我们的基层治理帮助很大”……通过这次合作,江门基层治理的技术成果和创新中心团队专业、高效表现,赢得了当地有关领导的点赞。
创新中心主任林华表示,社会治理走向“智治”是未来的大趋势,很荣幸“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落地东西湖区,这是江门社会智慧治理技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一步。未来江门“两中心一基地”将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紧密合作,瞄准社会治理各应用场景需求,研发符合实际治理需求的技术产品,推动产业化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