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续写新时代侨都发展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优势特征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健全我市新业态从业者权益保障体系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续写新时代侨都发展新篇章

    围绕民心工程,江门市人大将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与监督工作有机结合,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形成“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实现监督由“阶段性”到“全过程”,让“民声”决定“民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新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路径的探索历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停留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是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新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核心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延伸。

    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首先,民主的参与主体是全面的。它不仅关注人大代表的代表性,更关注广大民众的直接参与。“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主实践中来,体现了人民民主对广泛性的要求。其次,民主的过程是全面的,不仅关注民主的过程,还关注民主的结果,关注民主的实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个都不能少。再次,民主的样态是全面的,既有先进的理论观念,又能落实到制度机制,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人民民主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中国式民主政治新境界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必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人民浴血奋斗、艰辛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机制、原则和方法。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破除了西方代议制民主窠臼,界定和实现了民意的连续性表达与实现,不断发展成为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证明,践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这一民主就是人民民主。

    中国式民主不断走向全面的历史逻辑,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优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流程。与资本主义民主更注重选举不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注重民主监督等过程,强调人民在选举前后都拥有民主权利的全面理念与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将这一理念与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联系起来,更加重视民主的全过程性。1945年,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史称延安“窑洞对”。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提出的民主新路,就强调了民主监督:“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三大民主”,这既是不同的民主途径,又连接了不同的民主过程,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又加入民主决策环节,使人民民主的过程更加全面,链条更加完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创造性地将民主协商加到“四大民主”当中,不仅丰富了“五大民主”的理论内涵,还优化了民主过程,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补齐了关键一环。

    全过程人民民主擘画基层民主实践新蓝图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丰富多彩,体现在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人大工作的全过程。江门市人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不但彰显了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而且提升了基层民主治理效能,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无缝隙打造“民主之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重要举措。围绕民心工程,江门市人大将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与监督工作有机结合,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形成“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实现监督由“阶段性”到“全过程”,让“民声”决定“民生”。在党委领导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把人大行使监督权、决定权与群众关心关注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紧密结合起来。人大代表票决制,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围绕民心工程,广大基层群众成为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他们能够参与到全市民心工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链条”的人民民主。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开展以来,江门市三级人大共票决民生实事1631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

    人大代表履职尽责,零距离架起“民主之桥”。人大代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反映群众意愿诉求、汇聚民智民力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群众与人大代表之间架起了“民主之桥”。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江门市各级人大不断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原则。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了“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形成了办理答复、初次评价、落实答复、最终评价的闭环督办,推动承办单位压实责任、注重实效,建议落实率显著提高,更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也更加有效地回应了群众的关切期待。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完善了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的距离,更有效地把民心、民意、民情带到立法中来。

    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搭建“民主之网”。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目前广东省内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侨乡特色,积极履职尽责,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59个立法联系单位,构筑起立足江海、覆盖江门、类型丰富、要素齐备的工作网络,建立了一支由近400名社区居民、基层干部、法律专家、行业代表组成的立法联络员、信息员队伍,创设“立法意见征集—意见上报—采纳意见梳理—采纳意见反馈”四步工作法,形成立法意见征集信息闭环,提升了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的积极性,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完成51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946条意见,104条被采纳。当前,江门市人大民主立法的网络不断延伸,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这个网络中,既有专业法律人士、政府司法部门的公务人员,也有高校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社区居民等广泛参与到立法中来,体现了江门基层民主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特征。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新时代命题,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黄立鹏,作者系江门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教师)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