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季常见传染病怎么预防?
人机配合,微创镜下显身手
54岁心脏病患者重获“心”生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3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中心医院科技赋能临床,骨科手术启用关节镜与机器人协同“作战”
人机配合,微创镜下显身手

机器人上场,精准快速打钉。
医疗团队用关节镜探查患者骨折情况。

    机器人也可以做手术吗?日前,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联合使用腕关节镜和天玑骨科机器人,帮助32岁男子程树(化名)成功复位并固定左腕舟骨骨折,保住了左腕关节的功能。

    这是江门市首例使用关节镜与机器人协同“作战”的手术。它既发挥了关节镜技术的微创优势,又发挥了机器人精准固定的优点,完美地演绎了骨折的微创化、智能化、精准化治疗,在国内外均属领先水平。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用科技手段赋能临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开启智慧医疗新常态。此次手术是该院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标志着该院骨科手术已迈入机器人手术新时代,将为高水平医院的建设添砖加瓦。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陈君

    男子舟骨骨折需尽快做手术

    2月11日,程树骑车时不小心摔倒,左手撑地。后来,他的左手腕出现肿痛、活动受限,在外院就诊时被确诊为舟骨骨折。

    程树说:“当时医生告诉我,舟骨一旦发生骨折,可能会影响到左手的功能。我很担心,想尽早住院治疗,于是第二天就来到了江门市中心医院。”

    门诊中,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勤明白程树的担忧和需求,他说:“你放心,我们科室对于这类骨折采取微创治疗,可以马上安排你住院,尽快手术。”听到医生的回答,程树悬着的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

    程树左腕受伤的骨头叫“舟骨”。它体型狭长,状如舟,故名舟骨。

    徐勤表示,这块骨头很特殊。它就像汽车轴承里的小小钢珠,钢珠让轴承顺滑转动,而舟骨就是腕关节内部得以灵活转动的关键,体积虽小,但作用巨大。“舟骨还是一块发生骨折后,极易因血液循环差而‘摆烂’坏死的骨头。”

    如果不及时治疗,舟骨一旦受损坏死,程树的手腕将可能会丧失使用能力,出现腕关节残疾。因此,必须尽早手术,帮助舟骨愈合。可问题在于,舟骨体积小、形态复杂、位置隐蔽,想要在不切开或小切口下将它精准复位和固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过全科商讨,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团队决定联合使用腕关节镜和骨科机器人开展手术。

    该科主任黄远翘表示,使用2毫米的腕关节镜可以实现直视下复位,而骨科机器人能够更精准地进行三维引导定位和微创精准固定。“发挥两项技术的优势,这将是一台‘天衣无缝’的手术。”

    记者了解到,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于2021年引进世界上最细最小的一款关节镜,目前可常规开展腕关节镜手术;2022年引进天玑骨科机器人,目前已成功开展20多台手术,技术十分成熟,标志着该院骨科手术已迈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借助高科技“眼睛”精细化操作

    2月15日下午2点,程树被推进手术室,50分钟后,手术开始。

    舟骨毗邻腕中关节和桡腕关节,术中需要先探查两个关节的情况。在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马滚韶的指导下,被誉为“腕关节镜能手”的主治医师罗裕强,捏着细长的腕关节镜,轻轻地从患者左手手背皮肤穿入。

    “腕关节不同于膝关节,其关节间隙狭窄,常需要专用的工具和器械。这是世界上最细最小的一款关节镜,它末端的摄像头直径只有2毫米左右。”马滚韶说,腕关节镜穿过小孔,深入患者的腕关节中,相当于在其中安置了一对“眼睛”。医生将透过这双“眼睛”,展开精细化操作。

    当腕关节镜顺利“钻入”患者手部后,手术大屏上出现了腕关节的内部图像。在腕关节镜的辅助下,罗裕强探查着腕中关节和桡腕关节的情况,并给予相应处理。

    随后,手术焦点转到舟骨上。关节镜下,罗裕强可以清晰地看见舟骨骨折情况,伴随着他用探针轻轻一推,错位的舟骨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保证复位不丢失,罗裕强打上临时钢钉。

    此时,时间约过去了一个小时。

    罗裕强介绍,像这类手术以前通常是切开一道口子进行,伤口大约5厘米,容易导致关节僵硬。现在通过腕关节镜操作,患者手部只留下4个2毫米的针孔,创伤小、出血少,即减少了二次损伤,也能最大限度恢复手腕的功能。

    但骨折复位仅仅是手术的第一步。复位后,医疗团队还要对舟骨进行螺钉固定。这个步骤讲究准、稳、快,唯有精准地用螺钉固定,才能让舟骨顺利愈合。

    人机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室里,医疗团队正紧张地跟工程师规划和虚拟验证应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精准植入螺钉固定的方案。“这一步非常重要,关系着患者后期的愈合。螺钉打在哪,怎么打,都很讲究。”徐勤说。

    传统骨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在有限的视野下,凭借着大脑对深部组织解剖的记忆和三维想象,配合C型臂透视来完成手术操作,视野差、精确性低、不稳定成为手术的三大难题,常常需要反复穿刺才能完成,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创伤,也加重舟骨血运的破坏。

    如今,应用骨科机器人可以提前规划手术路径,还能以精确至亚毫米的精准“方向感”,及用最小的手术创伤辅助实施植入骨折的最优工作长度的螺钉。多维度灵活转动的机械臂极大地提升了操作稳定性,能消除医生徒手操作过程中因手臂生理抖动、疲劳等因素引起的偏差。

    徐勤说:“舟骨不仅形状不规则、位置隐蔽,而且最窄的地方不足10毫米,通过机器人进行三维引导定位和微创精准固定,能提高置钉的精准性,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

    下午6点30分,一切准备就绪。在“人机”配合下,机器人快速、精准地完成了钢针固定。10分钟后,手术结束,程树被推出手术室,回到病房。

    程树表示:“整个手术下来就5个小伤口,术后基本不痛,医生给我开的止痛药都没吃。术后第2天我就出院了,现在已经返回工作岗位上班了。”

    “此次手术虽然难度较大,但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手术很成功。”马滚韶表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这次手术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显著减少了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真正做到了使复杂手术更加安全,常规手术微创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