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巾帼心向党 奋斗绽芳华——致敬卫健21/2023-03-08/T04/31741678211018461.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柔且坚韧的生命守护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3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铿锵玫瑰”
温柔且坚韧的生命守护者

邓筹芬
江洪清
刘琴
吴妙琴
罗迪美
谭伟兰

    时光流转,医者初心不变;岁月更替,奋斗脚步向前。

    建院71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砥砺奋进、开拓创新、薪火相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这期间,数十万个新生命在这里诞生,无数的梦想在这里起航。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作为一个女职工占多数的单位,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耀眼的成绩单背后,蕴含着每一位女性的辛勤和汗水。她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江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助推医院实现跨越性发展。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一起走近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和产科“老中青”三代医生代表,了解她们的工作日常以及背后的故事。

    文/蔡昭璐 管浩男 图/蔡昭璐 邓榕 梁爽

    江洪清

    温暖又亲切的

    “愈儿”医生

    医生简介:江洪清,58岁,工作34年,主任医师,江门市名医,现任儿童保健部教研室主任。

    “陪伴着很多孩子经历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结婚,看着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我非常欣慰。”江洪清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这是一次次见证生命奇迹的感觉。

    亲切、温暖是江洪清留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她有着一张看不出年龄的脸,脸上总挂着笑容。谈到工作时,她整个人更是充满着愉悦。

    她说,儿科医生都这样,因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心态年轻,沾染了不少童趣。而当初,她正是因为喜欢小孩,所以选择成为儿科医生。

    由于不少患儿表达不清自己的病症,儿科也被称为“哑科”。而儿童生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这就要求儿科医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她还没卸下儿科主任的重担之前,江洪清带领团队奋勇争先,在五邑地区率先开设新生儿专科门诊、新生儿护理门诊,率先推行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术,率先推行儿科医生进产房……如今,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已从“儿童”成长为“壮年”,诊疗技术、服务水平、患者口碑持续上升,成为江门地区业务量最大的儿科团队。

    工作中,江洪清还积极做好青年医师的“传、帮、带”工作,助力科室“开枝散叶”,让更多病人受益。她时常说,年轻医生一定要坚韧,要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要保持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样才能经受住“大浪淘沙”的考验,最后独当一面。在她的带领下,许多青年医生成为科室骨干,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耕耘者必有收获。34年来,江洪清救治了多少儿童,她根本数不过来,只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叫她“江妈妈”……家长们评价她,不约而同地表达为:“她一点架子都没有,有问必答,特别和蔼。”“她热心又温柔,小孩不仅不怕她,还特别喜欢她。”“她的医学知识、技术、人品都让人安心。”

    从医路上,江洪清一直都是那个好脾气、接地气的平凡医生。她真挚热爱着这个职业,她说:“这是一份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能把孩子从病魔手中解救出来,看着他们康复出院,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东西所无法比拟的。”

    邓筹芬

    在医学道路上

    继续走下去

    医生简介:邓筹芬,49岁,工作27年,主任医师,现任儿科主任。

    成为一个儿科医生以来,邓筹芬有过迷茫、彷徨,也曾逃离、自我怀疑,但历经思考与沉淀后,她依然选择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小孩的生命力很顽强。”她解释道,他们容易生病,但经治疗后能够很快康复,而且小孩总是朝气蓬勃、单纯善良,相处起来让人很快乐。

    正如江洪清主任所说,干儿科很辛苦、很累,邓筹芬同样深有感触。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搬迁新院,给儿科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学科建设更加细致,工作量翻了几倍。“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很苦很累,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作为一个儿科医生,风险很大,对心理承受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她说。

    有一次出门诊时,邓筹芬因卵巢囊肿引发剧烈腹痛,脸庞疼得发青,熬不住的她只好让同事顶替门诊,她去治疗。但这时已经在外等候就诊的家长们一看主诊医生换人要走,立马吵闹起来……那一刻她产生了自我怀疑:“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寻求答案的她在2012年选择去赤道几内亚支援,一去就是2年。提起那段岁月,邓筹芬记忆犹新:“那里风景秀丽,但卫生条件差,传染病高发。当地居民情绪很浓烈,但冷静得也很快。”2年时间,让她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答案是什么反而不重要了,她说:“能沉下心来做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更能处理孤独。”

    邓筹芬接诊过一个脑膜炎的孩子,发高烧、全身抽搐、发紫,情况非常危险,呼吸机也上了。治疗过程一波三折,努力了66天才终于把孩子从鬼门关拉回来,且没有留下后遗症。邓筹芬说,看着孩子痊愈,顿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让她再次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不管答案是什么,值得为之坚持下去。

    作为儿科的第四任主任,邓筹芬坦言,她的成长离不开科室各位前辈的培养、指导。“他们尽心尽责、兢兢业业的精神影响并指引着我,让我不断提升、一点点成长。”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将握紧“接力棒”,倾囊相授,帮助青年医生成长,助力学科发展更上一层楼。

    刘琴

    守住生命

    最后一道防线

    医生简介:刘琴,中共党员,36岁,工作12年,主治医师,现任急诊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科秘书。

    “我们是‘门神’,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刘琴这样形容她的角色。

    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刘琴,内心却蕴含着极大的能量。2019年,她选择深耕儿童及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领域。她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进步。”

    PICU主要收治出生28天后至14周岁的危重症患儿,这里几乎承担着医院里最艰巨的任务。这里每天上演着生与死的博弈,因为被送到这里的患儿,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患儿病情越严重,救治压力也越大。起初,刘琴也经历过慌张、焦虑。但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一次次生死的博弈中,刘琴现已完成蜕变,处理危机时也更从容、更淡定。

    在PICU工作的这几年,让刘琴对生命的理解更透彻。她说:“生命就是这样,既脆弱又顽强。在这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时刻,也见证着奇迹的出现。”

    此前,一个2月大的婴儿,突发心源性休克,随时会猝死。“当时患儿病情太危重,我们都没敢抱太大的希望。”刘琴说。凭借着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一次次把患儿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老天没有让大家失望,患儿最后奇迹康复。

    刘琴感叹道:“从奄奄一息,到奇迹般康复,带给我的震撼真的很大。现在家属还时不时将孩子的情况分享给我们。”

    儿童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清晰、准确地表达自我感受,因此所有症状都必须依靠医生去观察、判断。医护人员们需要频繁地记录患儿指标变化,观察病势走向,调整治疗方案,随时准备抢救。这其中对精力和体力的巨大消耗,常人根本无法体会,但刘琴甘之若饴。她说:“只要能把患儿成功从鬼门关拉回来,就值得我们拼尽全力!”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这是PICU主任叶鑫常说的一句话,刘琴牢牢记在心里。她说:“这是个没有容错率的科室,犹如在钢丝上走路,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误,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谭伟兰

    把孕产妇

    放在心尖上守护

    医生简介:谭伟兰,中共党员,52岁,工作28年,主任医师,广东省最美产科医生,现任产科区主任。

    “那个产妇生了,是个男宝,3.79公斤,母婴平安。”一出产房,谭伟兰立即和同事分享这个好消息。即使戴着口罩,遮住了脸庞,但记者依然从她的眼睛里感受到了喜悦。

    “挺不容易的。”她说,这是一个高龄初产的产妇,有着多个高危因素,不仅胖,血糖还高,能平安顺产真的不容易。像这样的情景,谭伟兰已经历过无数次,但每次她都还会被深深地打动。

    作为建院“元老科室”之一,谭伟兰所在的产科现已成为江门地区的龙头学科,每年的分娩量约占市区的一半。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一直以来,像谭伟兰这样的产科人,始终把母婴平安奉为最高的信仰,把孕产妇放在心尖上守护。

    去年12月底,因感染新冠病毒,大量发烧的孕产妇涌进医院。“高峰时,值班医生一个下半夜就接诊了近百个孕产妇。”谭伟兰说,医院当时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调剂安排所有有妇产科执业的医师进行发热门诊轮值,举全院之力保障孕产妇的安全诊治。

    近些年来,产科开展多项特色服务:臀位外倒转、镇痛分娩、导乐、温馨陪产、自由体位分娩、家庭一体化分娩病房、高危妊娠门诊、助产士门诊、产后42天门诊、母乳喂养指导门诊、特需门诊等,让分娩更加人性化、舒适、安全。

    “科室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医院的支持、团队的努力,以及各位前辈的付出。”谭伟兰说,正是因为有一代代产科人的前赴后继,科室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从医路上,朱坤仪是谭伟兰的榜样、领路人。她说:“朱院非常敬业、体贴、认真、细心、好学,80多岁依然坚守在临床,她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产科,有苦有累,也有快乐与新生。谭伟兰经常庆幸自己选择了产科,她说:“让我有机会和产妇分享喜悦,感受她的开心和期待,同时也让我见证了生命的诞生。我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庭迎来可爱的小宝宝。”

    罗迪美

    婴儿的啼哭声

    最为动听

    医生简介:罗迪美,39岁,工作18年,产科副主任医师。

    要问产科里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罗迪美的回答无疑是:“婴儿的啼哭声。”这一声啼哭,是人世间最曼妙的音乐,代表着婴儿的平安、生命的开始。“婴儿哭得越响亮,我们就越开心。”她说。

    刚入行时,罗迪美就听人说,产科只有“苦、累、忙”三个字。工作18年,她对此深有感触。但这并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更坚定了她从事产科的决心,她说:“没有什么比迎接新生命更美好了。”

    每一个新生命都来之不易。顺产过程中,会有各种意外。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脐带脱垂、产中大出血……虽然现代科学已经把分娩的各种危险降到最低,但仍然有各种突发情况。

    此前,开平一位前置胎盘的产妇出现产前出血,当地医院打电话来申请转院。当罗迪美跟着救护车去到当地医院时,发现产妇已经流了一大摊血,出血量约2000毫升,胎儿胎心很缓慢。“情况危急,转运已经来不及了。”罗迪美立即决定在当地医院给产妇进行手术,最终母婴平安。

    她感叹道:“产科的急危重症真的太多了,常常让人防不胜防。生孩子就像过鬼门关,古人说的一点都没错。”

    人在紧张、焦急的情况下,情绪很容易“破防”。罗迪美经常会遇到因为分娩时间过长或剧烈疼痛而引发情绪失控的产妇。此时,态度比技术显得更加重要。后者是生命的保障,前者是心灵的抚慰。罗迪美说,医护人员需要扮演疏导者的角色,给予支持、鼓励、安抚,帮产妇完成从女人到母亲的瞬间转身。

    从医18年,罗迪美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她说,这里是充满着新希望的地方,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科室氛围好,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身边有朱坤仪院长、黎箐主任、谭伟兰主任等榜样,会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她说。

    如今,作为科室的骨干力量,罗迪美身为带教老师,看着科室年轻医生,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直不遗余力地帮助她们成长。

    吴妙琴

    无数次

    被新生命触动

    医生简介:吴妙琴,32岁,工作8年,产科住院总医师。

    “在产科,快乐比失落更多。”谈到孕育时,吴妙琴眼里有光,脸上洋溢着和孕妇一样的幸福、期待。她说:“一个身体里可以有两个心跳,这多奇妙啊,每次胎动都是生机的象征。”

    现在的吴妙琴是住院总医师,周一到周五她都要24小时待在医院,随叫随到。即使辛苦,她依旧每天活力满满、热情洋溢。她说,能帮助产妇们平安分娩,这份工作让她自豪。

    至今,她仍然记得自己首次见证新生命降临的那份激动和震撼,她说:“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再来到这个世界,这个过程神奇无比!”

    分娩的过程变数很多。有一次她上夜班时,产妇出现脐带脱垂,必须立即剖宫产,否则胎儿会窒息。她立即联系二线医生,通知手术室和新生儿科,与产妇、家属沟通。此时的她,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快点,再快点,让婴儿快点出来。”

    产科就是这样,充满希望,但也危机四伏。吴妙琴说:“我们更多的是‘沉浸式’地待在孕产妇身边,为她们保驾护航。”

    在这个岗位上,吴妙琴经历过各种情绪,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她不仅负责迎接新生命,有时候也要帮助孕妇进行引产。谈到这些,吴妙琴语气里带着些惋惜:“有的孕妇因为妊娠不好迫不得已选择引产,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工作中,她也曾遭受来自产妇和家属的谩骂。但她从来不会和他们产生正面冲突,而是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耐心解释、沟通。她说:“处理这种突发情况时,谭伟兰主任是我的榜样。我几乎没见她发过脾气,是一个非常温和、有爱、细心的人。”

    在吴妙琴看来,产科很累、很辛苦,突发情况又多,但看到每一个产妇顺利分娩,每一个孩子都健健康康,就会觉得很幸福。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