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技师学院实训中心内,七八名学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辆房车进行检查改造。这一辆做工精细、印有该学院LOGO的房车,正是江门市技师学院内有名的“网红”——“江门技师——泰林号”,是由该学院汽车工程系的一群师生合力打造的。如今,“江门技师——泰林号”轻量化房车已进入量产前的准备阶段。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技能人才规模、质量双提升,打破技能人才职业成长“天花板”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据市人社局统计,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9万人,占比达29.9%,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生力军在这里凝心聚力、拔节生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奕维 朱磊磊
产教融合
轻量化房车诞生正当时
阳春三月,世间万物被春暖花开的气氛渲染出勃勃生机。江门市技师学院内,教学声伴随着机器运转声传入耳内,仿佛奏唱着青春奋进的协奏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学院实训中心,入口处展示的一辆房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来来往往的师生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看。房车外观时尚大气,线条流畅,整体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左车身和“额头”位置印上了色彩鲜艳的凤凰图案,极具辨识度。
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把握房车出游新风尚和新业态,在2020年7月与国通(香港)签订合作协议,在学院成立房车行业大师工作室,围绕房车全产业链,研制产品、培养人才。
“相对市场上其他房车,我们房车有两大特点。一个是经济型,力求打造一辆老百姓都能拥有的房车,另一个就是轻量化。”对于“轻量化”概念,江门市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高级工程师禹德伟解释道,轻量化不是指将房车小型化,而是在保证房车安全性、经济性与舒适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房车整备质量,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禹德伟说,随着这几年“房车经济”兴起,越来越多人将房车出游看作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甚至有不少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开始选择用房车代替租房,因此经济型实用房车越来越受到大家热捧,此时推出经济实用的轻量化房车正当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产品进行优化,也将以房车项目的开展为契机,加强与鹤山专用车产业基地的合作,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禹德伟说。
校企合作
构筑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开展轻量化房车的研制是江门市技师学院众多“产学研”项目之一,近年来该学院积极利用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的技术优势,为29家企业解决设备研制的关键性技术问题45项,获国家专利31项。
技能人才是否符合企业发展要求,还得企业说了算。房车项目的合作企业,也是学院实施“园区技校”工程的重点对接企业——泰林公司,已在鹤山专用车产业基地建立厂区,为“江门技师——泰林号”房车未来的产业化做好准备,5名参与房车研发项目的学生,也成为泰林公司的正式员工。
“一直以来,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为此,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统筹部门——对外合作联络中心,围绕江门产业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校企生多赢。”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戟表示。
如今,学院不断深入推进政校园(企)“3+N”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2022年1月,江门市技师学院与恩平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我市首个“园区技校”——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造学院,服务恩平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恩平激光增材制造产业园。同时,为轨道交通产业园重点企业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培养国际焊工382人,获得国际焊工证书685张;与中车、海信、大长江、德昌电机等江门市制造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新工匠”技能人才定制化服务480人,为制造产业集群提供高技能人才;开展10项“引企入校”项目,由企业出资在校内建设与企业生产岗位接轨的专业技能培养场地,有针对性地开设基于企业产品生产的课程模块,前置对接岗位及产品用户市场。
厚植沃土
建强技能人才队伍
“江门工业基础好,职业教育水平也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正在努力打造广东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团队。”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蔡勇看来,江门职业教育基础好,但是目前还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我市是省的工业重地,也是“用人大户”,江门市技师学院一所学校的生源,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市人社局去年8月公布的《江门市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及国际认证职业(工种)目录(2022至2024年)》显示,我市现行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包括消防设施操作员、焊工、机械设备修理人员、汽车维修工共31项。
“针对这一痛点,目前我市正加紧推进江门市技师学院、新会技师学院、台山市技工学校(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三所技工院校建设新校区,提升技工院校培养产业技能人才的承载能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一期工程计划今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据介绍,目前三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2.1万人,2023年全市三所技工院校毕业生将达6600人,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今年市人社局还计划线上线下为5万人次劳动者提供技能服务,为“制造业当家”提供大批产业技术工人。
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也在大幅提高。去年,市人社部门牵头组织全市职业院校深入12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08家,精准服务企业1186家次。同时,率先实施“园区技校”产业技能提升培训积分制,搭建线上技能学习培训平台,共培训5.39万人次。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是我市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近年来,我市加快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去年,全市新增获证技能人才3.04万人次,新增高级技能人才1.26万人次。
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更为迫切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接下来,市人社部门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建强技能人才队伍,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