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昨晚睡得好吗?今夜,你打算几点睡?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显示,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
白天哈欠连连,晚上精神抖擞,睡时鼾声如雷,睡醒头昏眼花……哪些群体容易成为睡眠“困难户”?长期失眠有哪些危害?怎样能睡个好觉提高睡眠质量?对此,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听听专家的建议。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陈君 何洁兰 周天欣
睡眠减少会透支身体
通俗来讲,失眠就是“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
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万婷玉介绍,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质量和数量达不到生理需求。“如果酝酿30分钟仍然睡不着,整夜觉醒次数超过2次,且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同时白天比较疲劳、情绪低落,出现了反应慢、沟通迟钝等情况就属于睡眠障碍了。”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群体也逐渐呈年轻化、年幼化的趋势。除了一部分老年人外,出现睡眠障碍的人以医护人员、媒体人、白领、公职人员以及其他生活不规律的人居多,还有一部分是学生群体。
“睡一个好觉”在当今社会似乎不是一件易事。
“看到我老有所养,别人都非常羡慕,只有我自己知道,每个夜晚有多难熬。”70岁的李阿婆面容疲倦,她焦躁地对万婷玉说,“年轻时候,睡眠环境差,这么多年来,怎么都睡不好。”
“白天上班,下班后需要陪伴孩子,感觉只有晚上的时间属于自己,就想放松下玩玩手机,导致越睡越晚,夜间睡眠时间满打满算就5个小时,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脑病科二区,陈女士向该科主任吕小亮反映睡眠情况。
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像李阿婆、陈女士一样,受睡眠问题影响的人越来越多。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门诊主治医师彭安瑜告诉记者,近年来因睡眠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上升,失眠类型多样化。尤其90后、00后的睡眠问题凸显,来就诊时,他们只说自己头疼、头晕,经过问诊,往往都是休息不好惹的祸。
“睡眠时间的减少会透支自己的身体,长期出现睡眠障碍会出现免疫力低下、诱发慢性疾病等情况,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肿瘤,并会加重基础疾病。”吕小亮说。
出现睡眠障碍必要时应就医
针对李阿婆的“困”境,万婷玉进行评估细化、生活指导等,终于让其困扰多年的失眠得到缓解。万婷玉说,他们以生活指导、药物诊疗为主,物理治疗为辅,临床证明效果良好。
面对陈女士的来诊,吕小亮通过中医诊断为不寐,辨证为气虚痰结证,以益气化痰散结安神为主,经两周治疗后症状好转。吕小亮介绍,“我科中医特色浓厚,并开设了睡眠心理门诊。在头颅MRA、脑血流图、脑电图、心理量表测定等检查基础上,开展以中医辨证特色治疗。”
记者了解到,90后、00后往往因工作繁忙、学业繁重以及“报复性熬夜”等原因,导致睡眠时间进一步减少。尽管熬夜的危害大家心知肚明,但为了获得熬夜带来的短暂快乐,不少95后依然选择在凌晨后入睡。
“一年365天,每天少睡1.5小时,每年‘丢失’22.8天的睡眠时间。”彭安瑜说,“睡眠障碍困扰着很多人,可真正接受治疗的人却很少,这与大家对睡眠的了解不够有关。如果长时间无法入眠,最好还是去医院接受治疗。”
小刘今年29岁,每次晚上11点上床睡觉,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两个小时又会醒来。起床后头昏脑胀,工作没精神,还频频出错。“整整两周,我都无法睡个好觉,记忆力都变差了……”
经过详细问诊、心理测评、多导睡眠监测,通过认知疗法和药物治疗,小刘终于能够睡上好觉了。
彭安瑜提醒大家,大量研究证明,睡眠障碍还与不少患者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互为因果。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应该及时调整,必要时要就医。
打鼾人群要警惕呼吸暂停综合征
“鼾声像惊雷一样震耳欲聋,一下子就把我惊醒了。他是睡得香了,我就太遭罪了!”一进诊室,张先生的妻子区女士就迫不及待地跟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林婉静诉起了“苦”。
一旁的张先生有些无奈:“打鼾我又不能控制,而且我也休息得不好,早上起来就头痛、口干,白天总感觉睡不够,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想打瞌睡……”
接诊的林婉静听了夫妻俩的描述,建议张先生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结果让夫妻俩大吃一惊:张先生属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一夜呼吸暂停达200多次,最长暂停了150秒!
这种情况每晚可发生多达数百次,每次持续几十秒或者数分钟不等,导致全身缺氧。而长期夜间缺氧会带来心脏、血压和代谢问题,容易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梗甚至猝死。
经规范诊疗配合睡眠无创呼吸机治疗,如今张先生不打鼾了,晨起不再头痛、口干,也没有白天嗜睡犯困的症状了。
相关链接
不妨试试这些助眠妙招
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生理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才能睡个好觉?万婷玉、彭安瑜建议,若是失眠已经持续一周,且比较影响日间功能,可以尝试自行调整:
1、尽量一周都在固定时间起床,夜间不到困倦就不上床睡觉。如果在床上半小时仍未睡着就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拉伸或阅读,等到困倦再上床去睡觉;2、避免日间打盹;3、睡眠期间不要看时间,房间内不放时钟,半夜醒来也不要看手机;4、白天避免饮用咖啡、奶茶、浓茶等兴奋性的饮料,晚餐后尽量减少饮水,以减少半夜上厕所中断睡眠;5、尝试阅读纸质书、或进行睡前拉伸让自己放松,慢慢进入睡眠状态;6、睡前两小时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因电子产品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而影响入睡;7、日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加疲劳感,帮助夜间更好入睡。
另外,也可尝试通过打造“睡眠环境”来改善睡眠质量。比如保持卧室昏暗、凉爽、安静且寝具舒适,营造一个适合自身的舒适睡眠环境。
若是上述方式已经尝试,仍存在睡眠问题,应主动寻求专业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