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仰望星空筑梦 脚踏实地前行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3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梅忆冯如:
仰望星空筑梦 脚踏实地前行

昌梅村擦亮冯如品牌,成为我市农文旅融合的景点之一。张浩洋 摄
在恩平市冯如纪念中学内,冯如铜像目光坚毅、深邃。

    清明时节,木棉花开。“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恩平市牛江镇一片春意盎然。冯如83岁的孙子冯灿基盼望着与子女团聚,然后由妻子麦少芳带亲朋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为爷爷扫墓。在冯灿基心中,爷爷生前为了事业与家人聚少离多,家族成员分外重视每年的祭祖活动。

    当年,冯如在美国制造飞机最艰难的时刻,其父母妻子、友人劝其返家团聚,继续从事飞机制造事业,但他婉言劝慰:“飞机不成,誓不回国。”然而,当他“名誉已飞腾于世界”时,怀着“壮国体,挽利权”航空救国的理想,拒绝美国人高薪聘用,毅然率一行助手和飞行制造设备返回祖国,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清末,随着列强入侵,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此时,领风气之先的广东先辈们的救国强国意识率先觉醒。冯如践行的航空救国之路,犹如刺破黑暗的一道光,提振了民族自信心,激励着无数后人在科技救国强国、振兴中华的路上不断奋进。

    斗转星移,迈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冯如故里江门更需要传承弘扬冯如精神,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胡伟杰

    实习生 张苑岚(除署名外)

    历史回眸

    志在“壮国体,挽利权”

    从恩平牛江高速公路入口驶入,一架大型“冯如一号”飞机模型斜嵌在石碑之上,似在低空飞翔。来到牛江镇昌梅村,一尊冯如雕像静立村口,村内古榕碧塘、侨屋绿野,仿佛置身画卷中。

    进入冯如故居,旧式砖墙的平房内陈列着文图、影音资料,诉说着冯如的生平事迹。

    他是一名爱国者。爱国爱乡、航空救国的赤子情怀,是其一生鲜明的注脚。

    1895年,因家贫,年仅12岁的冯如随亲人赴美国谋生,目睹了科技的日新月异,深受震撼:“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乎机器。今中国贫弱极矣,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他白天当杂工,晚上攻读机械学,苦心钻研10年,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1903年至1905年发生的两件大事对冯如震动很大:美国莱特兄弟成功试飞自制载人动力飞机;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百姓却惨遭蹂躏。冯如为祖国的不幸痛苦不已,他的“机器梦”破灭了,说道:“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冯如立下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孙中山曾在美国观看冯如的飞行表演后欣然赞勉:“吾国大有人矣!”这更加坚定了冯如航空报国的信念。冯如成功试飞自制飞机后,完全可以用他掌握的航空科学技术知识,在美国经营航空事业,实现名利双收。但他为实现“壮国体,挽利权”的夙愿,不顾国内航空环境空白、器材严重不足等困难,毅然回国投身到航空和革命事业中去。

    他是一名先行者。当时,航空是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为了掌握飞机操作科学性、飞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冯如读了大量有关航空的科学文献,反复观察飞鸟的飞行情况,并冒着生命危险不断实验、摸索。《旧金山呼声报》曾报道:“冯如翻阅的科技论文数量庞大,堆积起来俨然成了一座图书馆。”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自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一飞惊世”,成为首位驾驶自制飞机上天的中国人,揭开了中国动力载人飞行史的一页。此后,冯如和助手们继续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制成性能更加优良、“顿异前制”的先进飞机。

    开展洋务运动后,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步伐,亦步亦趋,却成效甚微。冯如却凭一己之力,在世界航空事业的萌芽阶段,让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实力。美国媒体称冯如为“东方的莱特”,指出“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

    他是一名拼搏者。冯如到美国时,饱受种族主义者的歧视,备尝身处异域的辛酸。但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正规教育的冯如,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掌握机器制造的知识。树立航空救国的志向后,他怀着“苟无成,毋宁死”的坚定信念,不畏困难,屡败屡试,矢志不移,毫不气馁。“他很少在深夜三点之前睡觉。他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进步,是以非凡的勤劳和毅力为代价的。”《旧金山呼声报》曾报道。

    回国后,为了普及群众航空知识,唤起国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认识与支持,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失事遇难。弥留之际,他仍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他吃力地把失事原因简单地告知助手,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又嘱咐将其遗体葬于黄花岗,与七十二烈士英灵长相做伴。那一年,冯如年仅29岁。

    时代回响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100多年前,无数先侨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在民族危难之际、在异国备受歧视之时,他们切身体会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何等重要。冯如的航空梦,寄托着广大侨胞振兴中华的共同梦想。在冯如航空救国思想感召下,谭根、陈桂攀、林福元等一批侨胞回国继续从事航空事业;抗日烽火起,广大侨胞捐钱捐物,有的直接参加空军血染碧空……

    今日之中国,正从航空大国走向航空强国,圆了以冯如为代表的先辈们的航空梦。但实现中国梦一直在路上,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江门是著名侨乡,需要发挥海内外“两个江门”独特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画出最大“同心圆”。目前,江门正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加快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今日之江门,正奋力奔跑在建设新侨都的大道上。好的政策叠加、快的条件充分、进的潜力巨大,机遇千载难逢,也稍纵即逝,需要传承弘扬冯如精神。既要仰望星空,仰观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谋好一域助力全局;又要脚踏实地,以自强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不畏艰险、矢志不移的毅力,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打开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冯如是我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也是创新的先驱。”中国工程院恩平籍院士冯培德是从业40余年的航空人,他这样评价冯如。

    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市正优化提升“科技引领”工程,大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特别是,我市正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模式,抢抓双碳发展机遇,争当新赛道的领跑者。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恩平市围绕航空航天文化开展招商,引入和开发恩平飞行主题馆等项目,成为恩平独具航空特色的名片。恩平市正谋划以发展无人机产业来“破题”起势,再闯“蓝天”,延续冯如的航空梦。恩平市正着力构建“一园三基地四平台四空域”无人机产业发展格局,首个无人机产业项目——鼎峰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项目于去年11月签约落地。

    创新,也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昌梅村附近的冯如纪念中学是“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弘扬冯如精神,开展航空科普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该校校长莫卫红表示。江门市委出资设立恩平市“冯如·腾飞”励学金,每年奖励优秀中小学生和年轻骨干教师,以更好传承弘扬冯如精神。另外,江门正积极谋划建设科普集团,探索形成公益性科普事业与市场化科普产业并驾齐驱的新局面,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全市公民科学素质。

    在冯如纪念中学内,冯如铜像目光坚毅、深邃,当他“看到”学子制作航空模型时的热情和专注,“听到”他们制作的三角冀翱翔蓝天时的欢呼声,“感受到”崇尚科学、探索新知、科技强国的梦想播种在青年学子心中,会感到欣慰吧。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