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高质量发展开江“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窗口·融合的中国侨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窗口·融合的中国侨都

《狂飙》热播后,打卡侨都江门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市开全国先河,发掘和宣传“侨批中的党史”。
我市举办“少年中国说”系列活动之武林大会,弘扬侨乡文化。
2022年3月16日,“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从江门北站首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去年11月以来相继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分别对广东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著名的中国侨都、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过去一年多来,江门仰观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围绕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坚定实施“港澳融合”和“侨都赋能”工程,书写了以侨为桥、同心筑梦的新篇章,持续擦亮中国侨都窗口的同时,也彰显了服务“一国两制”大局和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的侨都担当。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今年初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对“港澳融合”和“侨都赋能”工程作出进一步优化提升,提出要充分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关键战略优势,奋力建设面向港澳同胞和世界华侨华人的经济文化合作平台,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江门力量。

    文/图 张茂盛 

    周华东 郭永乐 邱昱

    坚持服务港澳初心

    携手共建大湾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合作基础扎实,民间素有“每5位香港人、每3位澳门人中均有1位是五邑籍乡亲”的说法。李锦记、无限极、美心、德昌电机、雅图仕等8700家港资澳资企业选择江门、投资江门,吸收港澳资本达920亿元,成就了三地密切的往来交流、繁荣的商贸合作。服务“一国两制”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是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始终怀之于心的“国之大者”。

    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港澳融合”工程的部署,江门牢记服务港澳初心,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的深度广度,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在全力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分工合作中主动展现了“江门担当”和“江门作为”。

    湾区共建、融通为要。以要素高效流动为目标,江门加强与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起于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向西跨越珠江口崖门入海口黄茅海水域,终于江门台山斗山镇的黄茅海跨海通道,线路全长约31公里。截至3月29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黄茅海大桥东塔、西塔和高栏港大桥西塔3座主塔顺利封顶,有“小蛮腰”之称的主塔以“定海通天”之势屹立在黄茅海海域上。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这是江门与香港澳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畅达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伴随着深江铁路全线动工,深江高速江门段通车,银洲湖高速扎实推进,江门正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产业分工和市场体系,才能抓住大机遇、开辟增长点、焕发新活力。抓住大桥带来的历史机遇,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江门充分发挥大型产业集聚区南组团连接港澳南通道的桥头堡作用,加快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以多元化合作为抓手,持续深化与港澳科创和产业融合,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培育带动优势产业全链条发展;去年8月,香港、澳门、江门三地同步举办全球招商大会,现场签约111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1600亿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建设了珠西创谷等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鼓励越来越多的港资澳资企业和港澳年轻人选择来江门发展,香港青年罗伟特团队,就把实践“鱼菜共生”梦想的舞台搭在了江门开平,“江门创业氛围浓厚,机会多,选择空间也很大,希望更多有志青年来到江门,跟我们一起努力。”罗伟特说。

    心安之所,便是归处。江门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作为推进与港澳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深化与港澳在政务服务、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江门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在港澳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并持续优化专区效能,港澳企业和居民不出关即可办理47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10分钟左右就完成申报纳税和办理不动产权证业务,十分方便。”广东基顺隆新型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国光是澳门居民,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以前经常往返于江门和澳门,在试用“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的不动产登记税证离岸智能联办服务后,他对新功能的快捷和便利感到很惊喜。“江门—香港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正式启用后,来江门创业已有6年的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香港青年谭慧敏表示:“在办理政务方面,我们同内地人士一样,许多事务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办理,这给予我们很大的便利,真切感受到江门对港澳民众福祉的重视”。与此同时,江门在全省率先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积极推动与澳门金融机构实现信用评级互认,并不断完善港澳居民在江门就业创业、就医康养、子女就学等服务。

    一系列助力江门与港澳融合发展的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重大项目落地推进、便民举措纵深推进,印证了江门与港澳之间经贸、科创、产业、民生等合作往来的基础之实、势头之热。尤其是公共服务“民生网”不断织密,持续创造有利于港澳居民扎根落地、实现梦想的社会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则充分彰显“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擦亮中国侨都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去年11月初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广东侨务大省优势,做好我省侨务工作,并强调要做好“搭建高水平合作发展平台”“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侨批’文物”“发挥侨务优势做好对外宣传”等工作。

    江门是中国侨都,祖籍五邑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逾530万人,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一直是刻在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也是这座城市向前发展最为独特的资源优势所在。奋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是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始终怀之于心的“国之大者”。

    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侨都赋能”工程部署,江门坚持发挥华侨华人战略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着力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致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联系服务全球华侨华人的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用文化来凝聚共识,能形成最深沉、最持久、最触动人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今年以来,电视剧《狂飙》的热播让全国各地游客关注江门、打卡侨乡。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每天接待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的游人直呼相见恨晚,纷纷表示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情充满“国际范”、南北交融的各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友好和谐的城市氛围令人温暖心安。两波爆款流量背后,折射的正是江门厚重而独特的“侨”文化力量。

    着力以文化聚侨心,提升文化交流功能,我市加快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聚焦“根、魂、梦”主线打造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赤坎华侨古镇项目等高水平华侨文化展示平台全新亮相,擦亮全球性高端涉侨活动品牌,精心筹办开展了“少年中国说”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侨都魅力风采。除此之外,着力加强侨文化保护利用,创建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等,创建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确立了全国侨文化资源保护的领先地位。

    平台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市大力搭建经济发展和经贸、科创等合作发展平台,引导和激励华侨来江门创新创业创造,在参与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投身现代化新侨都建设中共享祖国荣光。加快建设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高标准推进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建设了珠西创谷、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启迪之星(江门)孵化器、新会扬航电商科技产业园、大广海湾青创智谷等一大批创业创新创造平台,助力侨资企业稳增长促发展,为华侨华人和港澳台青年来江门创新创业、学习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开放性高地建设,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推动与海外合作,江门一直在布局、落子,其中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积极发挥侨胞桥梁作用,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更好助力江门乃至全省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市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和改革经验,目前纳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城市、便利“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申办等两项省级支持事项率先落地,创建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举办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在全国成立首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联合省贸促会共同举办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成立大会活动,帮助侨资企业拓展RCEP成员国市场,争创RCEP广东经贸合作示范区;常态化开行中欧、中俄、中老国际班列通达欧洲、东盟。今年2月召开的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上,江门发挥“侨”的优势,上报侨商投资、贸易项目106个,总额693.1亿元,彰显了助力全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的新作为。

    依法保障海外侨胞华商合法权益,支持他们为中国发展献智出力。江门联合法检司侨等机关部门协同推进为侨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五邑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名单,与65个驻外使(领)馆共同提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办证服务。富有特色的“N+侨”服务,跨越了遥远的山海,温暖了千万里之外的侨心。

    海外侨胞丰富的智力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江门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侨情统计,为国家侨务咨询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研究成果;深化与暨南大学、省社会主义学院、五邑大学等联系合作,扎实开展侨务咨询政策研究;承办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举办全市侨务干部培训班,有力促进了侨务干部能力水平提升。

    相关链接

    江门 做好侨批保护活化 共绘同心圆中国梦

    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国内现存最早的侨批也出自江门。因此,江门的侨批具有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

    近两年来,江门围绕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侨批文物,深入挖掘和展示蕴含其中的诚信观念和家国情怀,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多形式、多渠道弘扬传播侨批(银信)文化,实施侨批保护活化利用十大行动,形成了独具江门特色的侨批保护活化运用升级路径:成立首个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开全国先河发掘和宣传“侨批中的党史”,把侨批故事编成舞剧搬上舞台,把侨批展览开到北京、开进网络、辐射海外。

    去年11月4日,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管理好“侨批”文物,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诚信观念和家国情怀,让“侨批”焕发新的活力。3天后,我市即组织学术座谈会,研究进一步优化提升侨批保护活化工作。“我们要用好侨批等资源纽带,凝聚海内外侨胞共识,让海外侨胞的根有迹可循,用乡情拉近与侨胞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荣光”“从华侨家族的经历中挖掘鲜活故事,用小切口讲活‘侨’文化,我觉得大有可为”“研究挖掘侨批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侨批资源持续挖掘。这需要政府、高校、民间通力合作……”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江门接下来的“侨”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好建议。

    编后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对“港澳融合”和“侨都赋能”工程进行优化提升。其中“港澳融合”工程方面,要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今年要重点做好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深化与港澳推进政务服务跨境办理“双向互通”,对接做好“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工作。“侨都赋能”工程方面,要继续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独特优势,持续提升中国侨都四大功能,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今年要重点做好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世界青年大会、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

    深化与港澳合作,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擦亮“中国侨都”窗口,书写融合共进新篇,江门,凝心聚力再出发。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