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通讯员 张全佶
今年初,江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到严先生的一条诉求:“户政业务太难预约了,小孩赶着入学,能否帮忙解决。”由于户政业务不在区级政务大厅办理,接到严先生诉求后,该中心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严先生启动特事特办程序,当天就办好了户口迁移相关业务。“为政府贴心的服务点赞”,离开政务大厅前,严先生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我市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事项办理,市领导多次批示要健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工作成效和经验,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办不成事”,并作为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考量。自2022年10月起,江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纷纷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群众办事心里更有底、体验更便利。据统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至今,全市累计为企业、群众解决难题76宗。“办不成事”的小窗口,体现了“办成事”的大决心。
在“1+7”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
群众赖先生到恩平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烦心事”,其所种农田鼠患猖獗,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尽管不属于大厅政务服务事项,但恩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仍然急群众之所急,马上与恩平市农业农村局沟通协调,当天下午即安排技术人员前往农田了解情况,并提供杀鼠药和其他病虫害防控药剂,现场指导赖先生安全用药,科学防治病虫害,帮助其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大难题”,诠释了政府部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成事、办实事的服务理念。
急事、难事、烦心事,问题再难,都不能让群众犯难。服务真心,民众才不会寒心。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指尖办”“一网通办”等便民举措,让“办成事”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简单。
为了能办成事、办好事,我市在“1+7”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通过开展一事一策服务,协调解决群众各类烦心事,切实做到把好事办成,把实事办好。
同时,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印发《江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联动管理制度(试行)》,进一步健全配套完善的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闭环管理流程,形成快速协调政务服务资源对难点问题分析研究、高效解决的工作机制。这一创新机制,也保证群众遇难事“有人管”“能解决”“不白跑”,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推动政务服务无障碍、更高效、更温情。
保障企业诉求快速响应
民生无小事,件件映初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本质上是一个躬身为民、为企的通道。
我市牢牢把握“企业服务年”服务主题,集成“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与企业服务专窗服务功能,保障企业诉求快速响应。
一方面,我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协调部门为企业做好项目帮办代办;另一方面,面对难以在办事大厅解决的难题,积极引导企业使用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进行问题反馈,形成良好的服务闭环。
例如,新会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收到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反映新建厂房办理不动产证受限的诉求后,及时与属地镇政府和新会区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协调沟通,并召开专项协调会议,商定协助企业办理不动产证的工作方案,成功为企业解决了厂房不动产证的办理问题。贴心高效的政务服务获得企业点赞,并为新会区行政服务中心送去锦旗。
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局将在总结“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为企业、群众办实事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下沉到各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公共服务站,畅通企业、群众反映“办事难”的渠道,落实“受理—协调—反馈”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并加强对反映“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的研究,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密切党群关系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