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台山,蓝图已经绘就,答卷正在书写。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台山,如今众多产业资源汇聚,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技能人才更是制造业企业的中流砥柱。
在冲刺“千亿强县”的跑道上,台山市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扩资源、提层次、优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努力打造“工匠摇篮”,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台山朝着“千亿强县”发展目标迈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实现“双向奔赴”
“目前,我在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担任设备经理一职。”1987年出生的梁润棠,今年是他从事技术维修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他曾是台山市技工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入职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从学徒做起,逐步成长为企业部门的管理人员。梁润棠是扎根家乡发展的技术人才,也是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技能尖兵。2020年6月,他被评为台山市高层次人才、江门市高层次人才;同年12月,他获得“台山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2年,他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当年在台山市技工学校的学习。”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梁润棠表示,正是有了当初在学校打下的扎实基础,他才能在工作中稳步成长。“现在公司里的管理人员,有很多人是我的校友,一线工人就更多了。”他说。
一家企业有多名来自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对该校教学的认可。
让学生掌握一门专项技能,这是职业院校的教学职责和办学特点。然而,如何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一直是各职业院校探索的课题。
为了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要,近年来,台山市不断探索深化拓展“校企合作”。从2010年开始,台山市各职校全面实施“校企合作”教学发展模式。为进一步适应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发展需求,学校、企业逐步加深合作,将“校企合作”向“校企融合”转变。
“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紧密合作,可以更好摸清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解决实践中学校人才培养‘一头热’、人才供需‘两张皮’的问题。”提到学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获得很高评价,台山市技工学校副校长龚静很是自豪。
龚静表示,学生在校时通过频繁的实操技能训练,毕业后可立即上岗,不用再次培训,同时,学生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对这样的人才非常欢迎。
据了解,目前,台山市有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台山市技工学校三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学校,其中,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属于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敬修职业技术学校属于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属于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这三所职业学校开设有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类、教育类共10个专业大类30多个专业,基本满足台山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与广东美的、海信电子、鸿特精密、金桥铝材、精诚达电路、仁丰五金等40多家名优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到优质企业实习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容云飞表示,学校每年为社会提供近500名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99.7%。
据统计,目前,这三所职业学校与7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突破升学瓶颈
职校生有了“深造通道”
每个人都在奔跑中拥抱梦想,用汗水浇灌未来。在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教室里,今年读高二的学生谢文毅在机械设备前仔细操作。在3月20-22日举行的2022-2023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谢文毅与同学钟伟康联手,斩获项目二等奖。拿下这一奖项,意味着他们提早拿到了就读高职院校的“入场券”。回想起自己两年来的职校学习经历,谢文毅坦言:“选择走职业教育这条路非常正确。”
据了解,根据市场变化和区域产业、企业需求,台山市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增设新专业。2022年,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积极筹集资金120万元采购新能源核心模组汽车电机等教学设备,大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专业。同时,台山市加强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合作,实行“三二分段”或“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直升大学的梦想。目前,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和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有近600名学生参加“三二分段”学习,在中职学校毕业后直接入读大专院校。
此外,台山市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参加高职类“3+证书”高考,为学生继续深造、成为高学历技能人才创造条件。2022年,台山有504名中职学校学生参加高职类“3+证书”高考,其中本科上线189人,本科上线率37.5%,高职高考取得不俗成绩。
“职业教育并不是‘终结教育’。”容云飞认为,如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学校毕业生选择升入高职、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成为新趋势。
对于职校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做法,梁润棠十分认同。在他看来,“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契合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将培育重点与企业发展重点结合,才能为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梁润棠说。
“我在日常工作和走访调研中发现,越是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越需要高素质的一线工人来应用和维护。”梁润棠表示,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工业机器人“使用者”转变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管理者”,从过去的“会用设备”转变为现在的“会改良升级设备”。可以说,台山高质量发展是人才队伍壮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成长之路。
满足企业需求
“内外结合”培养技术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践证明,推进事业、谋划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雄厚的人才实力。
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在各家企业加速推进。机器越来越聪明,技术迭代越来越快,适配的人才却越来越难找。“现在最头疼的是高层次技能人才不好找。”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燕说。
企业的“麻烦事”就是政府的“心头事”。针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台山市一方面加大与高等院校的对接力度,与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合举办校园招聘台山专场活动,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加快本土化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其中最明显的动作是建学校,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和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坚持以技师学院标准为导向,致力整合办学场地、人才培育、师资力量,理顺办学体制,提升办学层次,搭建高起点、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对台山未来技能培训、引才育才、就业创业、产业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大推动作用。项目选址台山工业新城西组团台开快速路与龙山支线互通西北侧,校舍建筑面积总规模为14.26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7亿元。
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建于台城街道北新区东坑路东坑村南侧,工程总投资2.89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台山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通过集中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有利于产教融合,助力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加快城市化进程。
在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台山市技工学校从去年9月启动高级班招生,招收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数控车工)等9个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大专学历。该校高级班的开班,是台山市响应国家号召,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的重要举措,也是台山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在推动职业教育升级的同时,台山市加大培训补贴力度,统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和各类职业培训资金,大规模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活动,让企业技能人才定期接受技能提升培训,并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目前,我们招引技术人才还有一定难度。下一步,我们将引导企业通过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就地将普工转为技工。”台山市人社局副局长肖雄英介绍,越来越多的企业联合人社部门,在职级晋升之外,建立一套完整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根据岗位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并且自己发证。“通过技能培训,将流动的普工转化为稳定的技工,或许是另一套适应用人趋势的新思路。”她说。
此外,台山市规划在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计划与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导入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手记
培育本地高技能人才 剑指“千亿强县”
毋庸置疑,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队伍,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才有可能突破瓶颈,一路高歌。台山剑指“千亿强县”,必然要在职业教育上下功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工作和生活,台山培养的人才不用担心流失。大多数职校学生表示,希望将来留在本地就业,即使是选择继续升学的学生,也希望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和生活。其中,谢文毅与钟伟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未来从更高一级的学校毕业后,就业的第一选择仍然是台山。
目前,台山市已在职业教育上发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台山自己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千亿强县”的发展目标将更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