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起搏”大脑 恢复“自如”
健康护航从“心”出发
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注入新动力
“身体述职报告”坦白了什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市首位脑起搏器植入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术后一个月如约“开机”
“起搏”大脑 恢复“自如”

术后一个月,刘爷爷如约前来“开机”后活动自如。
手术团队把脑起搏器电极精准植入到术前计划的特定靶点。

    “感谢医护人员对我父亲的救治,我们对手术的效果非常满意!”市民刘先生感激地说道。昨日,记者从江门市中心医院获悉,在该院接受脑起搏器植入(DBS)手术治疗的刘爷爷,按计划回院接受术后程控并顺利开机,成为江门市首位用脑起搏器技术成功治疗帕金森病的患者。

    脑起搏器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团队勇攀技术高峰,用神经医学前沿的技术刷新五邑地区帕金森治疗新纪录,打造了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疗新高地,为推动江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廖欣 陈君 张文光

    A

    脑起搏器技术

    解病人之苦

    25年前,刘爷爷确诊帕金森病。他一直都在祈盼,生活能重回正轨。但多年来伴随病情的进展,药效的反馈却悄悄回落,起步困难、肢体僵直、容易跌倒,穿衣服、睡觉翻身都很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这些都成了刘爷爷回归正常生活的“羁绊”。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钟建新指出,帕金森病被誉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有时候,不让他拿东西非要拿,拿了东西以后,他没有手去支撑,就会重重地摔下去。”刘爷爷的妻子冷奶奶介绍,丈夫患病后身体逐渐出现僵直的情况,近几年药效明显减弱,每天服用3次药,每次最多能控制2—3小时,即使加大药量也还是如此。

    治疗上,帕金森病主要以服药为主,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药效会逐渐递减,出现各种运动并发症,既往对于这种情况医生也束手无策。然而,随着该院医疗外科手术不断推陈革新,治疗帕金森病的高精尖技术正在轮番上演。

    当刘爷爷一筹莫展时,其儿子听闻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董家军博士团队最近掌握DBS新技术,于是慕名到医院求诊。董家军介绍,经过专业严谨的多学科评估,他们认为患者具备DBS手术治疗指征,随后制定了手术方案。

    问及为何能下定决心进行手术治疗,“25年的病痛折磨,逐渐失去对身体控制的感觉真的‘生不如死’,我希望通过手术‘重夺’身体的控制权。”刘爷爷说,“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的尽心尽责,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B

    多学科联动打造高精尖技术团队

    术前,由该院神经外科主任伍益、神经内科主任钟建新统筹指导,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电生理科、麻醉科、手术室组成帕金森病MDT团队,对患者的病情及本次手术进行了系统评估,通过核磁共振、双源CT对数据融合匹配进行测试,完成繁杂的术前数据融合及充分的手术准备。

    2月28日,DBS手术如期进行。经过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精确定位数据(靶点),刘爷爷在完全清醒的状态(局部麻醉)下接受手术。在麻醉科主任医师伍淑韫的专业护航下,伍益、董家军、栾中钦和张文光等医生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金龙通力合作,精准地将脑起搏器植入刘爷爷体内。

    “这种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手术只需要在两侧颅骨上做一个小切口放入仅约1毫米电极,然后通过皮下导线连接,将脉冲发生器埋在胸前。”伍益说。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技术的难点与优势,均可归纳为“精准”二字。要在直径约5毫米的脑核团正中央,贯穿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而且是在看不到的情况下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高。

    毫厘之差,生死之别。如何在手术台上,高水准演绎高难度技术,该院神经外科团队给出了精准答案。效果测试明确以后,手术团队顺利为刘爷爷进行了全麻并完整植入脑起搏器。历经5个小时,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电极置入与计划靶点位置一致,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我们打破了科室壁垒,联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神经电生理、影像科等多科通力合作。”伍益介绍,其中术前的严格评估检查,术中的技术操作,术后的追踪服务,都离不开团队各科室成员的优势发挥,“因此,脑起搏器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整体诊疗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C

    实现“大病不出市,看病更省心”目标

    术后,在该院神经外科护士长胡惠贤、方艳雅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照料下,刘爷爷1周便顺利出院。

    时隔一个月,刘爷爷如约前来“开机”。钟建新介绍,DBS手术患者开机后,脑起搏器会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患者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帕金森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让病人恢复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

    开机过程中,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彦珊用手中的遥控器开启刘爷爷皮下的脑起搏器,然后逐项调控相关参数,根据患者表现调整至最优数值组合。随后,刘爷爷肢体不再僵硬,并起身自己走路,步履稳健。他尝试张开手臂、活动手指、跺脚,都能顺利完成,“我感觉特别轻松,活动自如!”

    今后,医生可以远程调控,实时监测设备使用情况,患者通过手机下载相关APP,随时可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患者可以及时联系医院进行远程调控。

    治疗技术呈现跨越式发展之下,患者的就医体验感和院方术后追踪服务也得到质的提升。

    “帕金森患者可在本地完成生命周期管理,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外无线终端调整参数,以及下达用药处方,患者也不用辗转外地求诊,实现了‘大病不出市,看病更省心’的目标,提高了市民就医获得感。”钟建新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DBS高额的费用曾让大多数普通家庭患者望而却步。令人欣喜的是,江门从2021年8月开始将DBS纳入医保,大概能够覆盖50%—80%的基本费用,对于患者来说是个重大福音。

    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阮晓红表示,DBS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江门市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的空白,标志着该院多学科团队,在复杂性神经疾病治疗领域步入了国内先进行列。这也是该院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该院将继续开展更多的高水平诊疗技术,进一步造福五邑地区群众。

    ★延伸阅读

    哪些患者适合

    做DBS手术?

    伍益介绍,DBS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药物治疗剂量。其主要用于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改善肌张力障碍,可明显缓解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在最新版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共识中提到,病程5年以上的原发性帕金森患者可以考虑DBS手术,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可放宽至3年。是否适合DBS手术,要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确认,需到具有资质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症状、病程、年龄以及相关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指征。

    DBS手术可以改善哪些症状?伍益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1、能够明显提高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僵直、震颤、动作迟缓的症状;2、明显降低由药物引起的并发症;3、延长帕金森药物“开”期4到5个小时,明显减少“开”期异动症;4、患者每日抗帕金森病药物服用剂量明显减少,部分患者甚至可停药;5、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6、部分改善言语及书写障碍。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DBS手术的作用至少有15年,甚至更长。钟建新表示,DBS手术作为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补充手段,在药物蜜月期过后,以及出现运动并发症时,通过手术加药物治疗,会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