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4月7日,在广州白云山麓的松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品茗、听琴。当看到电视新闻画面中,接待方用千年古琴“九霄环佩”为中法元首演奏古琴曲《流水》时,新会七木琴社社长、冈州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黄俊堂难掩心中激动:“2018年,古琴曾作为国礼之一送给访华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是国家再一次为古琴‘站台’。古琴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的是‘中国声音’,彰显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随着“九霄环佩”被奏响,古琴的魅力再次折服世人。
历史
岭南琴派以新会为中心
琴位列“琴棋书画”之首,自古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的说法,一直是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大量的诗词文赋中都有琴的身影。
江门的古琴文化也是源远流长,这里不得不提到冈州古琴。冈州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江门古琴研究会会长林栋胜向记者介绍,岭南地区相传在汉代已经有琴事活动,及至南宋皇室南迁,中原古琴文化与本地文化大融合,明代大儒陈白沙先生与他的弟子们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琴谱,辑成《古冈遗谱》(已散迭),因而白沙先生被尊称为“岭南琴宗”。
清代中叶,古琴以新会为中心形成了岭南派,这个中心的代表人物便是新会人黄煟南(名景星),而其后人则将这个门派的艺术发扬光大。
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会长秦有朋介绍:“嘉庆年间,煟南以廪贡生身份前往广州学习,这期间苦练操法,遂成一家。道光年间,两广总督阮元创办海堂书院,聘其担任琴师。道光八年(1828年),煟南与乡人陈绮石、陈芷芗兄弟和莫骥昭等人组织了广东最早的琴社,从学者众。南海、顺德、番禺、三水、新会均有学习者,并参与煟南辑订琴谱,形成了琴学岭南一派。明清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新会琴人,在弘扬岭南古琴艺术方面,前仆后继、开宗立派、著书立说、结社授徒,为岭南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传承
纳入非遗保护和发展计划
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名琴名谱散失,使得古琴艺术一度在新会濒于绝灭。21世纪初,广东古琴研究会到新会搜集古谱,开展琴学研究,推动了冈州古琴艺术的复兴。在此期间,《悟雪山房琴谱》重印,《古冈蔗湖琴谱》出版,冈州古琴艺术也被纳入非遗保护和发展计划,目前新会有冈州古琴艺术和冈州古琴斫制技艺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使冈州古琴文化得到了保护与发展。如黄俊堂先后在新会的中小学校、新会区总工会、新会区义工联等单位举办多期公益古琴文化讲座及古琴斫制班。从2015年开始,七木琴社还每个月坚持举行一次古琴雅集,让古琴爱好者们进行交流,目前已举办了96场,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
活化
从“曲高和寡”变“雅俗共赏”
近年来,江门的古琴人依托新会区文化馆、新会区景堂图书馆、新会区博物馆、新会书院等单位平台,成立了冈州古琴艺术工作室,组建了传承团队,举办传承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公益培训班、古琴雅集、古琴文化进校园活动、古琴音乐会、斫琴沙龙和展览、非遗直播课堂等。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江门五邑地区的学琴人数量大幅增加,已达数百人,岭南派、蜀派、梅庵派等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如火如荼,交流氛围浓厚,古琴从“曲高和寡”逐渐变成“雅俗共赏”,为群众所喜爱。
林栋胜向记者表示:“对于古琴艺术的传承,要‘活化’,我认为政府必须要重视和牵头,给予有力的支持,做好宣传和保护工作。此外,传承队伍和传承对象都要年轻化,古琴不是‘夕阳艺术’,不是耄耋老人才适合学习的,古琴既是传统文化、美学,甚至是哲学,但本质上也是音乐艺术,音乐是表演艺术,越是年轻,潜力越大,因此要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进校园活动去推广,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