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2023年江门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21/2023-04-26/A08/89711682447323960.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无标题
把科学的种子撒在五邑大地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年江门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暨弘扬时代新风科普宣讲活动成功举行
把科学的种子撒在五邑大地

白武明团长带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第十次走进江门。
陈光南在讲课过程中与学生亲切互动。
石磊为学生们作题为《神奇的载人航天》专题讲座。
潘习哲与江门一中附属小学的师生们合影留念。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在哪里发现的?”“如果地球没有磁场,人类能否生存?”“火箭与导弹有什么不同?”……

    为了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4月17日上午,由江门市科协、江门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2023年江门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暨弘扬时代新风科普宣讲活动在天鹅湾小学举行启动仪式。

    4月17—21日,在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武明的带领下,8位科学家深入政府机关、高校和中小学校,举办了65场前沿高端的科普讲座,全面掀起科普热潮,推动“科技引领”工程实施,助力侨都高质量发展。

    科学家们用科普演讲,介绍前沿技术领域,传播科学的知识和梦想,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一场场精彩的科普报告,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同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通讯员 曹芃芃 李树新

    办好年度民生实事 邀请“科普天团”到江门巡讲

    江门市科协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践行科技为民、科普惠民的理念宗旨,办好“加强公共教育建设和科普工作力度”年度民生实事,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到访江门,开展为期5天的科普讲座巡讲,让公众尽享科普大餐,为我市全力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添油助力。

    据介绍,本轮65场演讲课程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包括地震与防灾减灾、地球物理、发明与创造、动物学、物理学、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科学精神、微生物学、机器人和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基础学科。

    “学习知识守护生命”“做好准备守护生命”“沉着冷静守护生命”……4月16日,老科学家们刚刚来到江门,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原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徐德诗就在江海区龙溪湖阅读中心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以《自然灾害与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公开演讲。徐德诗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大量的视频、图片、数据等资料,直观地向孩子们介绍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和特点,以及灾害发生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巨大危害,从而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灾害应急知识的重要性,拉开了科普宣讲活动的序幕。

    这次来江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将近80岁,年轻时他们献身国家科技事业,晚年时又醉心科普。今年是江门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开展第十年,也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进江门的第十年。十年来,共35位科学家莅临江门,共开展588场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科普讲座,活动覆盖300个学校单位,惠及学校师生、社会群众和机关干部近100万人次。

    分享神奇航天世界 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

    中国航天日是哪一天?火箭没有翅膀,它怎么飞上天?载人火箭和不载人火箭有什么区别?什么动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动物航天员?航天员在天上的一天和在地面的一天一样长吗?一个个神秘而有趣的科学问题,在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石磊亲切而温和的话语中解开……

    4月17日上午,石磊为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的300名七年级学生带来以“神奇的载人航天”为主题的科普讲座。讲座中,石磊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珍贵的航天视频、照片,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分享神奇的航天世界,唤起了同学们强烈的科学探索欲望,引领着同学们走进科学的神奇殿堂。报告还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从火箭、航天员座舱的设计、空间站的结构原理,到火箭的发射、空间站的运行、航天员的衣食住行以及航天员的选拔、训练等涉及航天事业的八大系统知识,为同学们一层一层揭开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神秘面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航天人的汗水和泪水换来了中国载人航天和北斗系统成功,星辰大海的征途也逐渐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梦想和目标。

    4月18日,在台山碧桂园学校高中部,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研究员、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潘习哲为高二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以“航天遥感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科技讲座。讲座中,潘习哲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结合详细的图文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什么是航天遥感,为大家揭开了航天遥感技术的神秘面纱。潘习哲还引入了一系列典型应用案例及重大应用场景介绍卫星遥感在军事、环境保护、预防减灾以及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航天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农、林、水、土、工、环、灾、军、气、海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在座的同学们形象地了解到航天遥感是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每次看到祖国载人航天有了新的突破,总让人心潮澎湃并为之向往,听了老师的讲座更让我坚定了未来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希望能成为中国航天人的一分子。”台山碧桂园学校高中部的学生小旭坚定地说。

    走近神秘南极 身临其境体验极地探险

    勇敢无畏的科学家、美妙的南极探险之旅、来自宇宙的神秘陨石……这些是埋藏在学生们心中的遥远探险梦。4月17日,这场科技梦实现了:在蓬江区里仁小学报告厅,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健民教授为该校学生带来了以《跟着我去南极》为题的专题演讲,带领学生们一起探寻南极的科学奥秘。

    讲座中,胡健民以严谨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成果,并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惊险的故事、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分享了他参加南极科考时的体验和感受。大家仿如登上了南极科考的船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南极科考的艰辛、南极风光的壮美。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紧紧抓住了与科学家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机会,积极回答问题,也大胆质疑。“南极冰下有没有其他生物?”“南极的雪和冰山上的雪有什么不同?”面对一个个特别的问题,胡健民都耐心细致解答,让同学们收获满满。里仁小学学生小鑫说:“我平常喜欢看有关科学的书本和视频,学习科学知识。这次课程非常有趣,通过胡爷爷亲身讲述他在南极的科考故事,让我更加深刻以及深入地了解到了南极,这些都是书本上和视频里没有的知识。”

    里仁小学校长万川说:“此次活动,胡教授向学生们展示了他在南极科考时的原始性素材,为学生们揭开了南极大陆的神秘面纱,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同时科学家为科技强国作出的贡献,也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勤奋学习,回报国家和社会。”

    讲述恐龙时代故事 让孩子们脑洞大开

    自然科学一直是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科普内容。在本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团长白武明走进江海实验小学,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地震、火山和地球”为主题,带领小学生们学习了解身边的科普知识。白武明从地震波到太阳风,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整场宣讲精彩纷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惊叹声此起彼伏。

    在这65场科普讲座中,还有一个主题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那就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李建军博士带来的“恐龙灭绝原因探讨”专题讲座。

    4月17日,在江门市紫茶小学北校区的报告厅内,李建军围绕“恐龙”这一主题,从恐龙灭绝原因探讨、恐龙足迹讲述的远古故事以及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的这三方面内容,带领同学们走进神奇的恐龙世界。

    李建军是我国研究恐龙脚印的著名专家。24年来,他不畏艰辛、跋涉于一个又一个恐龙遗迹发现地,追踪恐龙脚印,书写了无数不平凡的经历。在讲座中,李建军展示了大量精美的恐龙足迹图片,通过分析案例,根据不同的足迹组合复原了恐龙时代的情景。同学们也纷纷脑洞大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许多天马行空又有创意的问题。

    在讲座的最后,李建军介绍,虽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变成鸟,但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的化石,清楚地证明了恐龙向鸟类的演化,鸟就是恐龙。李建军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在场的师生大为惊叹,受益匪浅。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恐龙是一个神秘又十分有趣的生物,大部分孩子都对恐龙充满了兴趣,我们从恐龙的故事讲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生动的讲述,让他们对自然学科产生兴趣,这也就达到了科普的目的。”李建军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江门讲课了,但课堂上孩子们丰富的知识储备仍然让他十分惊喜:“我提出的几个高难度问题他们都能答得上来,可以看出江门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十分到位。”李建军点赞道。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一场场生动有趣且内涵丰富的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树立了崇尚科学的理念,更启迪了江门师生乐学善思的探索精神。今年已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走进江门的第十年,老一辈的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正熠熠生辉,点燃着年轻一代的“科技梦”。

    延伸阅读

    十载春华秋实 科普情满侨都

    在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关心和支持下,江门市科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落实《江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提升我市全民科学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年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从城区起步,覆盖到各县(市、区);从重点学校,覆盖到乡土农村;从中小学生,覆盖到领导干部。多年来,市科协不断探索,从活动地域、听众对象人群,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除了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前来演讲外,市科协还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常态化科普讲座,搭建起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文化传播的科普新平台。

    据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市科协将进一步加强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时代新风科普宣讲工作力度,把科学家精神、科学思想和道德风尚,更多地传输到青少年和领导干部群体中。打造“健康江门·科普大讲堂”常态化的高水平科普讲堂,邀请国家、省、市知名的医学专家面向我市群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输送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进入党校课堂,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公开课,让更多的市民朋友能够聆听到科学家的课程,把科学家的精神传播发挥到最大的效能。

    此外,市科协还加强科普工作力度,不断强化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聚焦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传媒集团和“科普+”的“1+1+N”全域科普工作体系,擦亮全国科普日、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游、“科普一分钟”和“科学向未来”广播电视栏目以及“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等科普名片,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科普体验,不断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相关新闻

    演讲团成员为机关干部和科技教师授课

    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江门日报讯 (记者/陈倩婷) 为提高干部队伍科学文化素养,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4月20日下午,2023年江门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暨弘扬时代新风科普宣讲活动在江门市委党校举行,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光南教授受邀作题为《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创新》的科普宣讲报告,江门市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干部代表现场聆听报告。

    陈光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人员的职责任务,回顾了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治学报国的事迹,并分享了亲自主持科学攻关项目解决国家需求的经历。通过聆听课程,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收获很大,今后要学习科学家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我市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打开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会专场,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研究员潘习哲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航天遥感与智慧城市”的精彩授课,他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遥感技术原理,以及遥感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干货满满的科普宣讲让大家明白,对于“数字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而言,遥感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其不仅能够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十分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而且还能大大提高“数字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与会人员认真听讲,勤做笔记,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宣讲来得及时,“数字城市”建设正是大势所趋。聆听一场专家宣讲,不仅增长了学识,还启发了工作思路,对“数字城市”建设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数字政府”建设信心更足。

    4月19日下午,在开平市召开的“开学”大课堂——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专题学习会上,陈光南也作了专题授课。他结合科技攻关实例,分享了自身关于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体会,并就更好地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更好地助力开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学员进行交流分享。

    在景贤小学举办的科技教师培训专场中,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原魁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与发展现状来展开,为老师们讲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结合其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普及了机器人的知识,为大家揭开了机器人的神秘面纱。互动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原魁耐心解答了学校如何进行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研发现状、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问题,同时也鼓励现场老师们勇于探索,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