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朝气、勇敢、敬业……他们用自己的担当与追求,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画下绚烂的一笔。他们就是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汇聚青春力量,吹响文明号角。一直以来,儿童康复中心以“号”为载体,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激发青年骨干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文/蔡昭璐 管浩男
图/蔡昭璐 邓榕 梁爽
以“号”为平台
引领青年积极向上
作为第21届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儿童康复中心同时是江门市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基地,也是江门地区首家对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孤独症、斜颈、异常步态等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的专业科室。
一直以来,该中心以“医教结合、情景融合、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为五邑地区及周边地区儿童提供优质、全面的康复保健服务。平均年就诊量约2万人次,年治疗量可达40万人次。
儿童康复中心有一个专门做运动治疗的地方。在这里,治疗师每天都在热情地接待每位可爱的“折翼”小天使,为他们带来最优质的康复服务。同时,治疗师也教会家长一些简单安全有效的家庭康复指导,实现医院与家庭康复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功能恢复。
“治疗师会主动分享训练的技巧与内容,遇到康复瓶颈难题时会积极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一起讨论,制定更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儿童康复中心康复科大组长符仁顺说。
该中心青年焦裕峰表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希望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走在阳光底下,快乐自信地融入社会。
目前,儿童康复中心共有47人,是一支以90后、80后为主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35岁以下人员占比约70%。
创建过程中,该中心把“青年文明号”打造成为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平台和青年成长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儿童康复中心科秘书赵浩艺医生表示,科室每周都会组织业务学习,并安排外出学习,提升青年自身软实力。
为提升青年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儿童康复中心还成立科研小组,定期培训学习。近几年,青年医生许才娟发表论文3篇,其中一篇为SCI论文;青年医生董尚胜参与多本教材的编写。
以爱的名义
帮助特殊儿童成长
在儿童康复中心,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天都会看到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报到”,你会听到歌声、孩子的喧闹声,会看到有专职老师给孩子们上课。这个特殊的“学校”就是儿童训练中心,“我们主要为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其功能,从而回归社会。”儿童训练中心组长梁屏好说道。
这些孩子有的不会说话,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多动,他们听不懂指令,只是活在自己空间里面。他们有个可爱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和“慢飞天使”。给他们上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上课哭闹、不听讲,是训练中心的老师们经常会碰到的事情。
“大部分时间都在哭,尤其是刚开始接受训练时。”梁屏好说,在这里治疗的孩子都比较特殊,他们随时都会出现状况,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理解和关爱。所以老师自己也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及稳定的情绪。
梁屏好还表示,老师们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的,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他们除了是传授知识的老师外,还是保姆,照顾孩子上厕所、喝水、吃东西,同时也是客服,要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
幸而,训练中心是一个团结的集体,青年人占大多数,富有活力,也充满爱心。他们把患儿当成家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患儿早日康复,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梁屏好在儿童训练中心工作了12年。她说,看到孩子进步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除了服务本地外,儿童康复中心主任陈艳娟、主管康复治疗师钟彩虹还分别于2021年、2022年被省卫生健康委选为广东省柔性援疆专家,到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帮扶。他们用“一技之长”,填补了当地儿童康复领域的空白,惠及当地群众。
以“青”的担当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疫情期间,儿童康复中心全体成员主动请缨,加入抗疫一线,参与核酸采样、高速路口值守、流调等多项疫情防控工作。其中,该中心心理治疗师管浩男数次支援抗疫工作,包括参与流调、借调到市公安局疫情防控专班等;青年医生吴植娜不怕辛苦,支援广州参与疫情流调工作……他们冲锋在前,在一线竖起了青年突击队的鲜红旗帜,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青年的担当和勇气。
除抗击疫情外,科室成员也积极参与到医院各项志愿服务中,“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赵浩艺说。
公益服务路上,儿童康复中心也一直走在前列。截至今年2月,该中心累计为超过780名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成功申请各县(市、区)残联的康复救助,总金额超过670万元;并从2021年开始,为省内、省外的特殊儿童提供异地康复救助服务。
在全国助残日、世界自闭症日等节点,儿童康复中心联动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活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特殊儿童的成长。此外,科室青年多次前往市儿童福利院和市残联,开展讲座和课程。
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赵浩艺表示,创建永远在路上。儿童康复中心将在落实“省号”标准的同时,对标“国号”,培养优秀的团队,用青春的誓言、扎实的行动,为五邑地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人物故事
梁自然:
尽可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人物档案:32岁,工作9年,儿科住院医师。
这段时间,流感高发,梁自然所在的儿科,病房几乎全满。怀孕,又碰上流感高发,对她来说,“辛苦值”加倍。“交完班就开始忙碌,下班后也要加班,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梁自然说,一天下来感觉“血槽”都要空了,半夜还会出现抽筋的情况。
照顾患儿时,会让梁自然想起未满1岁的女儿,想到自己陪伴得少,不免心有愧疚。但看到小朋友们治愈出院,听到家长们的一句“谢谢”,她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虽然辛苦、忙碌,但她从没想过“摆烂”。“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觉得不管是‘躺平’还是‘摆烂’,都是不应该的。”梁自然表示,作为青年医护,应该要不怕脏、不怕累。就像当初疫情发生时一样,尽自己所能担起责任,冲在前线。
青春,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活力,但梁自然觉得还有一种承上启下的意义:承继上一辈的精神,照顾好下一代。她的从医目标,就是尽可能帮助小朋友们健康茁壮成长。
“行医9年,遇见了不少生死离别,自知能力水平还不够高,我会尽可能提高技能和水平,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梁自然说道。
麦婷怡:
穿上工作服,感觉整个人会发光
人物档案:26岁,工作4年,手术室护士,共青团员。
青春,在麦婷怡护士的眼里,是一个有朝气、有梦想、有勇气,充满热情的时期。作为一个青年医护,她就像一个小太阳,用热情感染周围的人。
麦婷怡的日常工作,是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如给医生递器械,帮其穿针引线等。手术一多,工作就变得繁忙。最多时,她一天跟了10多台手术。“忙碌一天下来,仿佛跑了十几圈的800米,累得腰酸背痛。”她说。
在手术室,要求比较高,各科不同的手术流程都要熟悉了解。“跟产科手术时,器械护士几乎全程不能坐;如果是妇科的腹腔镜手术时,这时候就可坐下来,因为方便掌镜医生看手术屏。”她表示,一般来说,乳腺的小手术相较轻松,因为患者不是很急。最累的是接连的剖宫产,脚忙完到手忙。
对麦婷怡而言,前辈、同事就是榜样,不仅教会她很多,也引领着她不断学习、提升水平。她说:“我们要对患者负责,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
工作4年,麦婷怡深知医护的辛苦,但看到患者康愈而露出笑容时,她又觉得这点苦不算什么。“每天看到新生命诞生,让人感觉十分美好。”她认为,护士是个很神圣的职业,一旦穿上工作服,感觉整个人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