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汇聚侨力量 圆梦大湾区——2023华侨华21/2023-05-16/A07/98891684181894184.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催化“侨”香 铸魂兴业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5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催化“侨”香 铸魂兴业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侨乡优秀传统文化
江门举办多场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主题活动,在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引发强烈反响。图为梁启超先生后人参观梁启超先生专题展。
江门“天然摄影棚”的独特魅力远近闻名。图为“五一”假期,各地游客来电视剧《狂飙》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打卡。
赤坎华侨古镇今年初开门迎客,成为新的城市文化客厅。走进其中,可以感受古香古色的岭南风情,颇具侨味。 赤坎华侨古镇供图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更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图为侨批文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乘着高质量发展东风,开年以来,江门全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文化强市建设掀开春意盎然、文脉飘香的新篇章,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打响“中国侨都”城市品牌,充分展现了心怀“国之大者”的侨都担当。

    我们看到,启超故里江门新会和清华大学南北互动,传承梁启超先生家国梦和好家风;主要在江门拍摄的《狂飙》等影视剧深受全国观众喜爱,“天然摄影棚”绽放光芒;赤坎华侨古镇等城市文化客厅聚集人气,“侨”特色文旅品牌持续火爆;侨批逐渐走出“深闺”,被更多人熟知……江门侨文化“出彩”又“出圈”。

    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侨文化这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从过去闪耀到现在乃至未来,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在现代文明进步中激起阵阵回响;通过以文铸魂,赋能发展,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为共同谱写新时代文化强省、文化强国新篇章贡献侨都力量!

    文/黎禹君 图/周华东 郭永乐 黎禹君(除署名外)

    这里走出了一代先驱梁启超

    来自江门新会的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思想成就对当代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梁启超先生旧居时,高度赞赏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家风。先生在家乡人民心中有着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他1902年首创“中华民族”概念,1914年在《君子》演讲中首次凝练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对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至伟。

    前人的一生波澜壮阔,后人跨越时间空间,传承梁启超先生的家国梦和好家风。

    连日来,江门举办了“梁启超与中华民族”主题报告会、清华校友君子文化传承发展活动、梁启超先生专题展等多场主题活动,回顾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感受先生炙热沸腾的爱国情怀,汲取先生百科全书式的如海智慧,进一步深挖弘扬先生的精神文化内涵。

    侨都赋能,文化铸魂。这是“中国侨都”江门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举措,也是全力打响“启超故里”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提升“侨都赋能”工程的具体体现。

    值得留意的是,从侨都到首都,启超故里和清华大学多次南北呼应,紧密互动。

    4月22日,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暨2023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学术活动开幕,“梁启超与中华民族”主题报告会在江门同步举行。4月28日,清华校友君子文化传承发展活动、梁启超先生专题展开幕式分别在清华大学和江门新会梁启超故居举行,两场盛会跨越空间,云端连线对话,擦出更多火花。

    系列活动在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引发强烈反响。“这次来到启超故里,感觉这里很棒!启超文化是这个地方独有的‘滤镜’,那种源于文化的滋养让人心生向往。”清华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房蓉晖说,这样的盛会有利于推广梁启超先生卓越的贡献,将产生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影响。

    “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今日之中国,正如梁启超先生当年所愿,繁荣强盛。今日之启超故里,传承先生之精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少年之城”,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这里是大批影视作品的主要拍摄地

    年初播出的电视剧《狂飙》深受全国观众喜爱,作为该剧主要拍摄地的江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流连于长堤河畔、穿梭于骑楼老街,感受江门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

    当线上流量转为线下流量时,如何以此为契机经营城市形象,让城市能持续一直“红”下去?江门以出台“10个工作意见”、打造“10张城市名片”为抓手,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宣传高质量发展。

    这“10张城市名片”包括: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影视资源的富矿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数字赋能的先行地、文化创意的新高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这正是江门深入解决“网红”如何转化为“长红”的关键点和方法论。

    江门是名副其实的“影视资源的富矿地”。从近代到现代,从现代到当代,都可以在江门找到属于它的年代感,再加上山海江湖俱全的自然资源,江门自然成为南粤大地不可多得的“天然摄影棚”,《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狂飙》《亲爱的》《除暴》等大批影视作品,都把江门作为主要拍摄地。

    从电影先驱黎民伟、早期著名演员林楚楚、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再到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甄子丹、谭咏麟、林子祥、黄百鸣、李克勤等影视歌明星,都来自侨乡江门。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江门的港澳影视娱乐明星有120多位。

    侨都“天然摄影棚”的独特魅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今年以来,影视作品《怒火12小时》《不可告人》《读心神探》《夏日之恋》等陆续在江门开机拍摄,《全力以赴的行动派2》节目组近日也来到江门取景拍摄。

    “江门台山的美术资源与影视资源非常难得,骑楼上的苔藓斑驳呈现的年代感,是影棚搭建不出来的。”电影《怒火12小时》监制王冠秋说。

    更让人振奋的是,侨乡电影,内生动力在激荡增长:江门首部原创侨乡题材院线电影《故园飘梦》拿到电影公映许可证,实现零的突破,并于5月14日试映。这是江门出品的首部原创院线电影,填补了多年来华侨电影题材的空白。

    当前,江门正紧张筹备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宣传推介系列活动,通过政策引领、宣传推介、资源对接,深挖影视资源富矿,推动江门从“天然摄影棚”向影视创作“梦工场”转化,奋力打造大湾区影视拍摄著名取景地和后期制作基地。

    这里的特色文旅品牌很火爆

    4月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江门市调研时指出,要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更好延续侨乡文脉,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以侨为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更好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

    “侨”是江门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迈入“大湾区时代”后,江门最重要的城市基因。随着文旅产业强劲复苏,侨博馆、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颇具“侨”特色的文旅品牌持续火爆。

    全新的侨博馆今年初面向公众开放,迎来众多观众参观。截至目前,累计进馆超12万人次。

    “这是一幅反映江门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我从中感受到了波澜壮阔的华侨华人奋斗史。”巴西江门五邑青年联合总会会长陈文添说。

    走进位于江门开平市的自力村,有着“万国建筑大典”之称的碉楼屹立于稻田之间,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一方乡土,游人沿着田埂络绎到访。碉楼内部陈设保留百年前的风貌,生动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也承载着侨胞爱国爱乡、造福桑梓、开放兼容的精神内涵。

    与之相隔十几分钟车程的赤坎华侨古镇,今年初开门迎客,节假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有如走进电影世界。除了可以游览古香古色岭南风情的骑楼和碉楼,游客还可以体验有轨电车环绕景区,充分领略侨乡古埠的市井生活风貌,品尝侨乡美食。

    “随着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渐浓,仅是打造旅游景观,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赤坎华侨古镇副总经理朱元旻说,“我们深耕‘文化+演艺’创新,结合文化、创意、互动等表现方式,将赤坎华侨古镇这座百年历史老城的全新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

    未来,赤坎华侨古镇将打造为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历史是地方文化的灵魂。在城市更新上,江门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既彰显一方情怀、传承历史文脉,同时也提升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培育地方发展新动能,擦亮侨乡文化金字招牌,更好地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这里拥有两项世界遗产

    江门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两项世界遗产的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是侨乡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江门不仅将碉楼、古镇和骑楼这些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与文旅产业相融合,还着力推动“一纸情长”的侨批实现创新表达,让侨批逐渐实现从“养在深闺”到“全国网红”的转变。

    4月25—26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五邑大学联合推出的原创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再次亮相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成为江门深入推进文艺精品项目深度创作,实施“揭榜挂帅”行动的首批成果之一。

    连续两晚的展演,让观众在侨批诵读者的声音中体会那一份份深沉的爱,在戏剧情景的演绎中一同踏进那寻找曙光的年代。市党员教育服务中心党员陈艺锋说:“节目很有艺术感,入心入脑,让我们在情景演绎中领会华侨爱国精神”。

    这只是江门保护活化利用侨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门宣传文化系统通过创新表达,创造性地用舞台艺术再现华侨群体与家国命运交织的故事和历史,创新推出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歌曲《一纸情长》……让侨批文化融入时代,走进大众视野,让年轻人能接受、愿接受。

    用优质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生活,为海外侨胞认识侨乡文化、感悟中国精神提供重要的滋养,成为江门一项重要使命担当。

    5月13—14日晚,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国歌剧舞剧院、鹤山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音乐剧《侠影·咏春》在北京精彩上演,从侨都到首都,传承发扬咏春精神,收获一致好评。央视《晚间新闻》还对该音乐剧进行了报道。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侠影·咏春》以文艺创作力量讲好江门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是与时俱进增强“中国侨都”城市文化品牌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积极实践。“用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讲述真诚动人的中国故事,相信可以让鹤山梁赞咏春拳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及其彰显的精神价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说。

    一次次实践证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侨乡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涵养城市气质和底蕴,还能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接下来,江门将扛起弘扬侨文化时代重任,坚持创意创新赋能,培育壮大全链条侨乡文化产业,为全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江门行动

    ◆2021年4月,“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2021年5月,“侨批中的党史”大型系列报道启动,成功挖掘一大批侨批中的党史故事。

    ◆2021年7月,“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2021年7月,“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21年10月,原创舞剧《侨批·家国》在广州首演,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点赞。

    ◆2021年12月,原创诵读剧《侨批·中国》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成功首演。

    ◆2022年4月,音乐剧《小鸟天堂》在北京三天连演五场,引发强烈反响。

    ◆2022年,江门启动红线女粤剧艺术作品《碉楼》复排工作。

    ◆2023年,江门依托侨博馆、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及周边区域所形成的“侨都文化”城市氛围圈,设置侨批文化长廊。

    ◆2023年4月15日,“回到《金墟》故事发生地——赤坎”系列活动在赤坎华侨古镇举行。

    ◆2023年4月25—26日晚,《侨批·中国》再次亮相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

    ◆2023年5月13—14日,音乐剧《侠影·咏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成功上演,收获一致好评。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