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江门雨水增多,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毒蘑菇大量生长。除了要继续重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外,市民还要做好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食物中毒等多发病的预防,守护好健康。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曾冬怡 江疾宣
A
新冠呈零星散发
个人防护要做好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实行“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但新冠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新变异株仍在不断出现。
随着时间流逝,此前感染新冠带来的免疫保护能力逐渐下降,就有可能被病毒再次感染。再加上病毒突变后,突变株一般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能够逃避此前感染形成的免疫防护机制,从而导致二次感染。
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整体疫情呈零星散发状态,发病水平较低。但现在入境发现变异毒株的病例有所增加,由入境病例引起家庭内聚集性发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市疾控中心提醒,个人防护仍要做好,尤其是儿童、老人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接触发烧的病人。对于医护人员、特殊人群(教师等),还有未全程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在上一轮感染高峰中未被感染的,更要做好疫苗接种。
B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部分患儿可引发肺炎
最近,天气多变,忽凉忽热,抵抗力较弱的小朋友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江门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刘秋菊说:“尤其是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容易聚集发病,最近病房多了不少呼吸道疾病的患儿。”
刘秋菊告诉记者,部分患儿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如发烧、鼻塞、咳嗽等,但也有部分患儿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发肺炎,出现持续发热、气促、口唇发绀、咳喘明显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染性强,通过直接接触以及飞沫、气溶胶传播,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主要好发于婴幼儿。对于正常体质或者抵抗力较强的儿童来说,感染后大多可以自行好转。但年纪较小的婴幼儿、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可能会导致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明显,呼吸急促费力、口唇发绀、精神及胃纳差等。
刘秋菊建议,平时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戴好口罩;避免接触发烧或患病人群;家里勤通风,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进行擦拭、消毒;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相关疫苗的接种,如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C
手足口病高发 注意做好手卫生
5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作为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染源是患者以及隐性感染者,通过粪口传播。
5岁以下孩子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感染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痊愈。“但年龄较小、抵抗力较弱的患儿,有可能会发展到重症手足口病,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刘秋菊说。
良好的手卫生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刘秋菊提醒,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积极锻炼身体;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等生活用品;避免亲密接触病人,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此外,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的儿童,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建议孩子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D
登革热输入风险增加 防蚊灭蚊工作要落实
目前东南亚各国登革热疫情总体较去年同期上升,再加上最近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媒密度也在逐步攀升,我市登革热输入导致本地病例的风险增加。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预防登革热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加强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做好清除和减少蚊虫孳生场所的工作,清理或倒置废弃的花盆、缸、罐等,家养的水生植物要常换水;平时注意环境整洁,保持环境卫生。
家里使用蚊帐,给门窗装上纱门、纱窗并关好;常备电蚊拍、花露水、杀蚊气雾剂、蚊香片等。蚊虫会不断适应性进化,建议轮流使用不同的驱蚊产品。市民出外活动要做好防蚊措施,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此外,市民还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要立即就医,主动告诉就诊医生近期出行史,便于医生尽早明确诊断。
E
管好嘴不乱吃 预防“病从口入”
近段时间,江门雨水丰沛。温暖湿润的气候下,毒菌容易大量生长。面对五颜六色的蘑菇,“吃货”们抵挡不住诱惑、分辨不准,就很可能会“躺板板”。
记者了解到,毒蘑菇的毒源复杂,毒素性质稳定,蒸、煮、烧等烹饪方法都不能把毒素去掉,并且目前治疗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药,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市疾控中心表示,不建议市民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一旦误食毒蘑菇,要立即呼叫救护车,随后立即催吐。孕妇和中毒昏迷者慎用催吐。如果有食用的蘑菇图片或剩余蘑菇样品,一并带到医院,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中毒种类并救治。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都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目前,处于雨季,细菌易孳生,市民要警惕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如有吃剩的食物,应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饭前洗手,不食用变质食物,不吃感官异常或野生动物制品食物,不吃冷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