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作为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在赤坎华侨古镇举行。期间,参会的华侨华人代表乘游船、坐“火车”、看非遗、品美食、观赏精彩的文艺汇演节目,尽情领略韵味侨乡、品读人文湾区,纷纷表示在这里找到浓浓的乡愁,为家乡、祖(籍)国的发展进步感到骄傲。
走进赤坎华侨古镇,道路两旁融入开平碉楼、醒狮、舞龙、鱼灯等中国传统和侨乡元素的嘉年华迎客标志格外醒目,入口走廊两侧和上方的鱼灯光彩照人。
从牛圩路到和平广场,从司徒氏码头到蟾宫戏台,台山浮石飘色、潮汕非遗项目英歌舞、蔡李佛拳和咏春拳、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步步高》《赛龙夺锦》等名曲轮番上演,嘉宾们频频驻足停留,或举起手机拍照留念,或专注地倾听品评。
从开平巷—中华东路到堤西路一带,荷塘纱龙、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等不同县(市、区)的非遗项目不断映入嘉宾眼帘,咖啡、奶茶等新业态和豆腐角、百合饺子、海宴牛杂等侨都名小吃,更是陪伴着嘉宾们的行程。
马来西亚华侨黄一鸣说,赤坎华侨古镇太美了,回去以后一定会告诉老伙计们这里发生的美丽变化,动员他们重游故乡,“这次来看到精彩的非遗文化和饮食文化,尤其是小吃很值得推广,应该走向世界”。
连片骑楼建筑让侨胞“想起小时候的生活”
中西元素交融的骑楼建筑群,不但冲击着侨胞们的视觉感官,也激荡着他们内心的乡愁。漫步在赤坎华侨古镇街区,78岁的马来西亚华人林少山说,很惊讶这里能保留这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我就是在这类建筑中生活长大的。看到它们,我想起小时候的生活,这些建筑应当好好保护,破坏了就没有了”。
印尼华侨徐国强是第一次来到江门,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座连片的骑楼建筑。他说,很庆幸国家如此大力保护传统建筑、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国家富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才会这么大。
江门鹤山籍日本华侨朱铭江说,赤坎成片成规模的骑楼建筑让人深感震撼。
海外华侨李欣欣说:“我见过很多城市古建筑,我认为赤坎华侨古镇的保护和修复是做得最好的,规模大、氛围好,古老文化和新文化元素融合得很好,每一砖每一瓦都有历史的洗礼和沉淀,以后要常回来走走。”
非遗文化多姿多彩
除了在沿途设置各式非遗项目,主办方还在开平巷—中华东路一带设置了非遗文化展示一条街,集中展示非遗文化和制作技艺。广大侨胞不但大饱眼福,听得津津有味,还跃跃欲试参与体验,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感自豪。
记者在现场看到,非遗文化集中展示区汇聚了江门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包括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礼乐梁氏传统木雕制作技艺、外海生恭鲤鱼技艺、新会葵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镇濠泥鸡制作技艺、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等。
参观过程中,海外侨胞、广州市台山商会会长甄少文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项目吸引,并驻足摊位,用白沙茅龙笔写下了“龙飞凤舞”四个大字。她告诉记者:“看到这些非遗文化感觉很亲切,希望这类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这次回来参加大会,发现我们的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都保护得很好,希望以后能多多回来体验家乡的文化,建设家乡。”
祖籍广西的旅印(度)中国妇女联合会会长黄晓丹表示,江门有赤坎华侨古镇这样集历史、文化、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地方,非常难得。“作为华侨,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要自己走到故事里,了解祖(籍)国的变化,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活动为江门市非遗文化搭建了展示平台,让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更多地思考起了非遗文化和侨胞、旅游的关系,推动了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瑞亨表示,他利用茅龙笔创作了侨批主题画作并展出;本次活动是向广大侨胞介绍茅龙笔的好机会,也对他接下来如何利用茅龙笔展示侨乡文化有了更多启发。
在“江门茶饮”“侨都咖啡”中寻觅商机
“这个陈皮咖啡非常有特色,喝起来有甘甜的感觉,和普通的咖啡非常不一样,既结合了江门特产陈皮,又有咖啡的醇香。有机会希望能加深合作,把这个产品向全球进行推广。”郑亚泰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与万豪、喜来登等国际酒店均有合作。品尝完陈皮咖啡后,他对未来的合作充满兴趣。嘉年华活动上,现场展出的“江门茶饮”“侨都咖啡”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嘉宾的关注,不少嘉宾更是在其中寻觅商机。
江门是中国侨都,面向港澳,对接国际。这几年,在百年骑楼下、在居民楼间、在商场大厦里,甚至在菜市场里,江门地区的茶饮店、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这座城市充满新消费的活力。
在本次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上,江门特地进行了“江门茶饮”“侨都咖啡”特色产品的展示,包括喜茶、布维记、sofu、烧柠等茶饮品牌以及年后咖啡、尝徕咖啡等咖啡品牌都来到现场,让来自海内外的侨胞可以现场感受“江门茶饮”“侨都咖啡”的风味。
在年后咖啡的摊位,随着颇具侨乡特色的陈皮与咖啡的结合,一款充满“侨香”风味的咖啡吸引了众多嘉宾关注。“这次我们把新会陈皮带过来,并结合咖啡做出了陈皮咖啡系列产品。这款咖啡还有花香、果香等多种风味,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可以喝到并爱上陈皮咖啡。”江门市若柑年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年后咖啡主理人何燕辉说。
来自斐济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涂志辉对江门的茶饮产品兴趣甚浓,当了解到陈皮等江门特产的功效以及源自江门的喜茶等茶饮品牌的规模和知名度后,不禁赞叹“江门的茶饮产业发展得很完善”。他还说,自己在斐济从事康养产业,“康养产业和江门的茶饮产业有一定的交汇共通,我觉得未来有机会合作,将江门的健康茶饮带到南太平洋地区”。
名小吃唤起侨胞的乡愁
江门是著名侨都,素有“美食之都”的美誉。五邑菜更是江门享誉海内外的一张美食名片。嘉年华活动期间,广大侨胞齐聚“江门名小吃一条街”,通过品尝五邑地区特色小吃、现场观看各种名小吃制作技艺、聆听名小吃的历史来源故事、互动交流分享,加深对江门饮食文化的认识。大家纷纷为家乡送上祝福,希望江门多渠道展示美食文化,讲好特色美食故事,以江门的传统美味,唤起大家记忆中的乡愁。
活动当晚,赤坎堤西路一带热闹非凡,荷塘鱼饼、外海面、大有凉果、海晏牛杂、冬蓉饼、赤坎豆腐角、百合饺子、古劳鱼皮角、恩平烧饼……来自“世界名厨之乡”江门的数十款名小吃一一亮相,让嘉宾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直观感受到侨乡独特的美食技艺。
“食过就番寻味,这都是童年的味道!”委内瑞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伍氏集团进出口贸易公司副董事长岑安妮祖籍江门恩平,来到“江门名小吃一条街”,她直奔恩平烧饼摊位。
“我品尝了外海花生饼、司前面、恩平烧饼、古劳鱼皮饺……”谈起自己品尝的美食,越南汕尾海陆同乡会秘书长蔡国锚如数家珍。“江门美食爽口而不油腻,非常美味。特别是陈皮骨、陈皮绿豆沙,最令我印象深刻。陈皮加入菜肴不仅压制了肉腥味,还可以使菜品更加美味,味道更香。”蔡国锚对江门的陈皮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希望将更多江门特产带到海外。
《狂飙》的热播,让江门美食猪脚面大火,成为许多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被列入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江海区特色美食——外海面摊位前,不少华侨华人前来品尝。“我吃了很多碗外海面和猪脚面,每一口都承载着浓浓的乡愁。”越南华侨杨南品尝家乡美食后连连称赞,坦言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姚平西、印尼华人刘新华品尝完塘口家糍后,纷纷为家乡美食点赞。“美食是沟通乡情的纽带,这次活动让我们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刘新华说。
“家乡味带有浓郁的‘故乡情’。”在品尝江门五邑传统特色美食后,原法国海外省圭亚那华侨公所副主席、法籍华人蔡伟明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道江门美食都表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情,江门美食充满活力,传递着江门人对生活、对文化的感知与热爱。希望利用一切机会宣扬侨乡文化、介绍江门现状、宣传江门美食,尽自己绵薄之力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江门美食的多样滋味,以及江门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希望有更多华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侨都”故事。
888架无人机闪耀侨乡夜空
嘉年华活动当晚还举行了文艺汇演。汇演围绕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魂’‘梦’来编排,通过“同根:切切故乡情”“共魂:传新侨文化”“逐梦:扬帆大湾区”三个篇章,展示江门独特的“侨文化城市记忆”,展现“中国侨都”与世界对话沟通、交流互鉴的城市张力,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这片土地带来的无限生机和机遇。
当晚20时许,在《狮与帆》的绚丽灯光和《相约侨乡》的轻歌曼舞中,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逐渐走向高潮——888架无人机飞翔在赤坎华侨古镇的上空,一幅幅绚烂图景在夜空中徐徐展开。
无人机表演以广东特色建筑之一——开平碉楼为中心,随后不断变幻,组成了广州西塔、小蛮腰、澳门葡京等湾区城市的地标建筑,将一幅幅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紧接着,无人机展开了历史的“胶卷”: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一艘“巨轮”出现在夜空。100多年前,华侨先辈扬帆远航,拨开未知的迷雾,为了梦想奔赴海外,并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取得傲人成绩……
随后,舞剧《沙湾往事》、合唱《Hakka客家》、潮剧《春香传》等节目相继上演,现场氛围热烈。新颖的节目和精彩的演出再次印证,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维市场的融合、多层经济的融合。
21时许,烟花升空,绽放多彩光芒,照亮海外侨胞奋斗的今昔,更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合作、创造新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精彩的演出不仅收获了侨胞们的阵阵掌声,还带来跨越时空的点滴华侨记忆。“思乡之情是融入血脉的,海外侨胞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牵挂这片土地。”哥斯达黎加华人华侨华商协会会长翁翠玉说。
文/图 张茂盛 陈敏锐 罗霈 张浩洋 何榕 郭永乐
严建广 敖转优 翁丹萍 李淑珩 张志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