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陈艺锋
“在我的人生阅历中,有一种选择叫无悔,有一种回忆叫驻村。”回首驻村工作,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小娟感慨道。
2年前,江海区财政局综合股股长周小娟踏入英南村。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她感到些许不适。
周小娟静下心来思索,怎么才能尽快融入群众、担起重任?汗水湿透衣背,泥水染黄裤脚,来去风尘仆仆……面对陌生的环境、未知的工作,周小娟遍访民情、广纳民意。两年来,她聚力基层治理、扮靓美丽乡村、助力集体增收,化身勇挑乡村振兴大梁的“女汉子”,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收获了群众的满满赞誉。
聚力基层治理
“英南村党总支202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可见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引领英南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周小娟说,作为第一书记,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是第一要务。
去年以来,英南村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做优做实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8个“微网格”,发动党总支50名党员担任网格员,通过“理论+实操”“线上+线下”进行分类培训,打造“网格尖兵”。同时,英南村将网格化管理纳入党员责任岗、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积分范畴,与党员年底评星定级相挂钩。
结合网格化管理,英南村还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分配党员包干片区,每个党员联系10—15户家庭。直联群众的党员每月定期走访所负责的“最小单元”村民户,做好“人、地、事、物、组织”等“五要素”的基础信息采集,并定期收集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委会。
“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近距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周小娟说。
不仅如此,周小娟还积极链接资源,开展党建结对活动,强基补短板。先后与江门开放大学、江门供水、江门广电和鹤山市古劳镇下六村等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充分利用结对单位优势,通过签约结对、互助共赢、携手发展,达到“1+1>2”党建联创效果,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扮靓美丽乡村
走进英南村七彩南堡,粉红色、天蓝色、橙色等各色鲜艳明亮的农家小屋迅速抓住人的眼球,巨型火烈鸟、七彩小船、充满童趣的墙画……每一个转角都是一处风景。
南堡位于旧村中心聚兴里,房屋主体大多比较残旧,长期无人居住,其中几间房屋建于民国时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不能随便拆除。“英南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广东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平时有许多调研团体和游客经过此地。”周小娟犯了愁。
为此,周小娟与村“两委”干部召开专题会议,就南堡一带的发展工作开展多次研究讨论。最终,她与村“两委”干部消除村民疑虑,最终落实了南堡1980项目的改造方案。
一方面,在不破坏建于民国时期的老房屋的前提下,英南村将南堡立面改造成20世纪80年代的风格画,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能保留传承本土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南堡1980与英南村党建公园、乡贤馆、南堡书屋形成一体化的特色景观,既保留和传承了本土民俗文化,又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游客打卡。
2年来,周小娟充分把握乡村振兴的政策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与对接,统筹各类资源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相继完成了污水管网建设、南北乐里下水道改造、河边道路硬底化建设、加装路灯等工作。
助力集体增收
英南村地处礼乐街道最南端,南临南冲公路、会港大道,辖区面积2.09平方公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10多万元。“英南村是真正的乡村,由于土地制约因素,可流转的经营性用地少,在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有很大的难度。”周小娟说。
为推动英南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周小娟和区、街道农业部门开展调研,邀请第三方机构设计规划,初步形成了发展思路:一是继续大力发展葡萄蔬果种植等传统产业;二是以秾稼生态园、乡村田园等为龙头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三是发展“农村地产”,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留用地,推进建设村民住宅楼;四是打造以“七彩南堡—缤纷英南”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英南。
有了思路之后,周小娟充分发挥财政巾帼力量的优势,积极联系部门牵线搭桥,为英南村在乡村振兴上衔接资金,助力群众发展产业、夯实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通过资金投向引导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协助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一系列产业升级打造,去年,英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19年增长幅度超过30%,实实在在提升了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无小事,每一件事都和群众密切相关,要用理、用情、用心。”面对即将结束的驻村工作生活,周小娟表示,她会坚守初心,不忘情怀,继续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