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读懂 读透 读宽
浅谈“双减”背景下特色学校
如何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在小学美育中渗透中草药知识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小学美育中渗透中草药知识

    育人育心,让中草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长出新的嫩叶。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六小学 冯建玲 吴灿禧

    中草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笔者认为,应当把中草药文化与小学美育结合起来,在小学美育中渗透中草药知识。

    开展中草药美育

    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越往前走,那么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越要随之艺术化。两者会在山麓分手,之后又会在顶峰汇集。”教师应该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使他们不仅拥有学识,还拥有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能力成为真正快乐的人。

    春华秋实,绿肥红瘦。中草药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它们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使大地生意盎然,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使人直观感受到内在生命的脉动,成为人们的审美观察对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中草药中的美。

    我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经过古代先贤对中草药的探索研究,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同与应用。学校开展中草药植物研究实践活动,可以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中医药文化这一传统文化项目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我国中草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中以美育为载体,以特定的中草药植物作为观察对象来唤起感受体验,激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播种民族自信的种子。

    发现中草药的微观美、理论美

    引导学生探索美的本质

    那么,中草药美育有哪些途径呢?

    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发现中草药植物中的微观美,使学生了解中草药植物的结构美。教育信息化使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植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植物的结构美,帮助学生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让学生树立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究新知的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强调中草药美是一种理论美,使学生认识中草药的符号美、创造美和实用美。

    中草药的美表现在它的符号美。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民族的崇拜物和民族的标志。每个图腾都包含了人类的智慧,体现了一种由繁到简,和谐统一的符号美。中草药通过简洁化、规范化绘成的样式,呈现出另外的一种样貌,给予人一种生命的符号美。

    中草药美表现在它的创造美。学校中草药种植园为学生美术写生的主要基地,学生观察并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中草药植物的基本特性,结合中草药植物的形态和造型特点,设计绘画出中草药卡通人物、手抄报等。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作品举行线上线下的小展览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性,并进一步宣传中医药文化,扩大影响力。学生运用书法的形式,把中草药特性、中医名言、中医养生方法等创作出来,让药香与墨香巧妙融合,将中医文化在墨香中留韵。

    中草药美表现在它的实用美。中草药的实用美是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展现与揭示,它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学说。我们对于美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探究美的本质的一个关键问题,人们通过各种物质实践去实现自我的需求。

    加强中草药美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美育教学中渗透中草药植物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中草药美育是通过事物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实施过程中,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智力。

    美育教学中渗透中草药植物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想象力是关键。想象力不仅具有再生性,而且具有把旧元素或者经验重新组合起来的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融入“中草药植物”之中,领悟事物的真谛,启发想象力,增强其创新能力。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学生的身心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在中草药美育教学中利用中草药植物中的美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感染力和想象力,并使他们从中亲身体验到一种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精神和态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