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镇街
上一版3  
走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激发青年干部干事热情
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
提升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
力争今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源镇蟠光村大力发展澳洲蓝龙虾养殖
走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桃源镇蟠光村大力发展澳洲蓝龙虾养殖,走出特色产业致富路。

    5月29日晚上8时,桃源镇蟠光村养殖户李伟业在自己的虾塘忙碌起来,1个小时后,收购商将来这里收购澳洲蓝龙虾虾苗。这段时间是收购虾苗的高峰期,李伟业每天都非常忙碌。

    在蟠光村,像李伟业这样忙碌的养殖户并不是个例。从2019年开始,该村开始养殖澳洲蓝龙虾,通过蓝龙虾养殖产业走出了生态致富路。近日,蟠光村的澳洲蓝龙虾养殖产业获得人民网关注报道。

    蟠光村是如何把澳洲蓝龙虾养殖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施斌麟

    探索生态养殖

    养猪户决定转型养虾

    蟠光村背靠龙蟠岭,临近金峡水库,鱼塘较多,是传统的农业村。

    过去,当地村民靠养猪、养蛇、养四大家鱼等为生,但上述养殖业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收益不稳定。加上村里的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废弃的鱼塘越来越多。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基础。”蟠光村委会副主任李福强表示,面对这样的状况,村里一直在积极探索生态养殖之路,寻求养殖效益最大化。

    2019年,在赴外学习、交流、考察后,蟠光村党总支和养殖能手把目光聚焦到澳洲蓝龙虾上。据介绍,蓝龙虾原产于澳洲,其出肉比例要比普通小龙虾高出50%。此外,与普通小龙虾相比,澳洲蓝龙虾以水草为主食,其排泄物可以被水草完全消纳,非常环保;池塘养殖可以达到亩产500公斤,成本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近年来,蟠光村抢抓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高颜值”生态样板,为养殖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多重利好下,李伟业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考察,我发现澳洲蓝龙虾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风险低,所以我决定转型。”不久,李伟业将废弃的猪栏改造成虾塘,扩大养殖规模。如今,不少珠三角的养殖场都从他这里购买澳洲蓝龙虾虾苗。

    能人示范带动

    助力生态养殖提质扩面

    从养猪到养虾,这一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蟠光村紧抓党建引领、注重龙头带动,积极探索“党组织牵头+养殖能人示范”模式,多措并举,推动澳洲蓝龙虾生态养殖提质扩面。

    李伟业的养殖场正是蟠光村选取的示范试点。一开始,李伟业从新会引进了100公斤澳洲蓝龙虾虾苗。由于担心虾苗水土不服和养殖技术等问题,蟠光村党总支部带领李伟业经常向新会的养虾能手请教。几个月后,第一批虾苗孵化成功。由于澳洲蓝龙虾对水质要求高,蟠光村的虾塘位于金峡水库下游,水源优质,蟠光村党总支便带领养殖户将金峡水库的水引入虾塘。经过精心培育,如今,该村的澳洲蓝龙虾出塘率已基本稳定,质量产量都较为可观。

    为解决养殖户资金难题,蟠光村党总支挖掘整合各类市场要素和社会资源,不断扩充和完善“积分制”应用场景,联合鹤山农商银行开启“积分制+信用贷款”的新尝试,利用金融活水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村民可根据积分高低享受不同的贷款服务,积分高、排名靠前的村民将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及更优惠的贷款利率等。

    彼时,李伟业需要资金扩大虾塘规模,在了解积分制差异化授信的新应用后,他主动联系蟠光村党总支和鹤山农商银行,提出用积分进行贷款的想法。经过银行资格审核,李伟业成功申请到10万元信用贷款,比普通村民贷款额度高出1倍。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在李伟业的示范带领下,蟠光村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养殖澳洲蓝龙虾的行列。

    据介绍,蟠光村党总支积极发动养殖户利用废弃的猪栏进行虾苗育种,并组织李伟业等养殖能手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其他养殖户提升养殖技术,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经过近三年摸索,目前,蟠光村的澳洲蓝龙虾养殖规模从最初的约0.33公顷(5亩)发展到现在超过5.3公顷(80亩)。按照每公斤90元的收购价计算,扣除养殖成本,养殖澳洲蓝龙虾每年每亩的利润达4万元,比其他淡水养殖产业收益高。蟠光村有30多户村民投身养殖澳洲蓝龙虾,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蟠光村将继续大力推动澳洲蓝龙虾养殖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养殖户养殖技术,提高产量销量;与预制菜企业合作,打开预制菜市场,实现多渠道销售;成立合作社,让村民和集体经济增加收入。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