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洋 钟欣燕
日前,《江门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奋勇争先、当好示范。
江门作为水利大市,水利工程众多,河网密布,水系纵横,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施内容。为此,市水利局迅速成立“百千万工程”水利支持保障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灌区创建与节水改造、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绿色水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建设,引清泉,润民心,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利美丽画卷。
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供水水平
水利强,安全固。《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各县(市、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江海堤围达标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智慧水利”等项目建设;推进水旱灾害防御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江河安澜的水安全保障网。
今年,围绕《江门市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我市启动实施了潭江河流治理工程、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一批民生水利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水利投资41.01亿元。目前,全市已完成投资15.91亿元,完成率达38.8%。其中,列入今年任务的6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扎实推进,开平狮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投资124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1%;潭江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建设项目完成率达86%。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快江门水网规划编制工作,谋划推动一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江门水网,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坚实水安全保障。”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推动县域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到2025年,农村供水规模化与农村消防管网建设率达到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达到99.5%。
今年以来,我市在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基础上,计划投资6.59亿元实施覆盖21万人口的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智慧化水平。目前,台山市广海湾联合供水工程、开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恩平市镇海湾区供水工程等项目已完成投资2.11亿元,完成投资占比达32%,铺设完成村级以上管网128公里。当前江门市农村供水规模化已达到95%以上。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建设改造一批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全力打造新会区全省首批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试点示范县,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供水水平。
大力推进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
疏“民生渠”,通“百姓心”。《行动方案》指出,持续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大型灌区创建工作。
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整市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完成17宗中型灌区改造工作。今年,我市积极争取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和政府专项债,大力推进9宗中型灌区改造。其中,4宗列入中央投资计划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8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0.98亿元,完成率50%。同时,台山、恩平两个大型灌区入选国家名录论证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为“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建了镇海灌区、深井灌区等国家级、省级示范灌区。我市将全力打造恩平市西坑灌区国家级数字孪生数字灌区试点,推动灌区建得好、更管得好,切实让农业灌溉“生命线”畅通无阻。
河湖美、产业兴。《行动方案》指出,依托优质水资源禀赋和万里碧道成果,开展水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今年,我市被确定为广东2个全域水经济试点市之一。我市将结合市情、水情、乡情大力推进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重点抓好鹤山市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文旅项目、鹤山市宅梧镇“桃花驿”水文旅休闲及研学教育项目、新会区小鸟天堂生态会客厅项目等9个试点项目建设,启动水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努力将绿色水经济打造成为我市推动“两山”理论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