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打开窗户
记忆里的那碗猪手面
满心春意 处处山
铺一条回家的路
《绿意盎然》 潘克清 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里的那碗猪手面

    陆月如

    今年以来,电视剧《狂飙》很是火热,也带火了江门当地名小吃猪脚面的名气。在我的家乡江门外海,有声名远播的面食——外海面,百年来成为海内外乡亲探访送礼的佳品。然而在我的心底里,儿时那碗浸透着艰涩和温情的猪手华丰面(当地叫“公仔面”),如今依然难以忘怀,每每忆起,一股忧伤却又温暖的情愫就在心间荡漾。

    那时候我正读小学三四年级,为了谋生,母亲开了一间小食店,经营早午餐,全靠周边耕种农田和养鱼的农民或几个路人帮衬着,生意惨淡,然而倔强的母亲硬是想出了几味拿手好菜留住食客们,其中一味就是猪手公仔面。

    猪手公仔面含着两个相似的有趣灵魂,一个来自母亲秘制的猪手,一个来自当年风靡全城的华丰公仔面。还记得当年的华丰公仔面是小孩子最爱吃的零食,孩子们会将面揉碎、掰开、撒上调料、分享着吃,滋味无穷。而在我家,华丰公仔面是用来做猪手面营生的,只有包装袋里余下的碎渣儿才是我可以独享的零食。

    母亲烧猪手甚是有一手。她先是收起灶炉上的锅,接着往炉里放些木柴,卷上一卷葵叶或干草,再点上火,伸进柴架子里,待火烧旺了木柴,火苗儿蹿啊蹿啊,蹿上炉边时,母亲就会用一支火钳夹起买回来的上好猪手,在火苗上来回烧,整个厨房顿时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味道,待猪手上那些猪毛烧没了,表皮烧得有些焦黄了,就可以放进凉水里浸泡上个把小时。等待的过程中,母亲拉开灶台上的一个小盒子,里面全是华丰公仔面的调味包,她把七八包调味包拆开倒进调料盆里,然后又放了些八角、桂皮、陈皮及各种调味品,最后倒上半支老抽和半瓶红色的南乳,用手搅拌均匀,一大碗秘制调味料就大功告成了。此时,母亲就会从水里捞出猪手,再用一把小刮刀,将烧焦的毛发和表皮一点点地细致刮掉,接着放在木砧板上,抡起大刀,敲刮掉猪手上锥形的指甲,接着将猪手砍成一块块,用一个大盆盛着,转身再次添些柴枝,把火烧旺,架起大铁锅,放进花生油,将姜片、蒜头爆香,再把猪手全部倒入锅内,翻炒好几遍,最后倒上那一大盘调味料,加烧酒和水焖煮,不一会儿,一阵奇香就顺着厨房的窗口飘到外面,让路过的行人顿时垂涎三尺,大呼“好香啊”!

    猪手做好了,要放置一晚上,让汁液完全浸润猪手的肉皮和骨头,这也是母亲秘制猪手的最后一个环节。

    翌日清晨,农民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店里,点上些清蒸排骨、香葱肉丸吃罢,最后就要来一个标配——一碗猪手公仔面,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农田早餐。那时小小的我便会利索地打开一包包华丰牌公仔面,取出唯一的调味包,丢进小箱子里,把面饼放进开水里煮上一会儿。经沸煮后微卷的面条呈现出粮食独特的亮黄和韧道,接着用盆子盛好,倒入高汤,再放上几块猪手,淋上美味的汁水,撒上翠绿的葱花,一盆料足味美的猪手公仔面就做好了。

    农民们虔诚地接过我手上的面食,先是喝上一口汤汁,呷呷嘴,再用筷子挑起一撮面,“嗦嗦”两下子,亮黄而卷曲的面条应声进嘴,与味蕾碰撞,与牙齿缠绵,接着夹起一块猪手送进嘴里,满足便从他们那一胀一鼓的腮帮子以及眯成一条线的眼里流露出来。一会儿工夫,一盆连汤带汁的猪手面见底了,吃饱喝足的农民们各自摇着晃着、打着饱嗝,沿着亮晶晶的沙石路,奔向或绿色的田野或青色的鱼塘,开启了劳累且繁忙的田间工作。

    当年这个猪手公仔面一度成为农民们劳作前的必点主食,由此而得来的营生让我们渡过了难关,让母亲有了坚持生活下去的勇气,直到如今,依然激励着我们笑对困难,勇往直前。

    某日偶遇了20多年前常来店里吃面的赵叔,得知我们母女过上好生活甚是欣慰,接着他笑着告诉我一个秘密,当年他们几十个农民约定不但要每天来小食店帮衬,还要必点猪手公仔面,这个约定一守就是3年,而这个秘密一守竟是20多年。临别时赵叔说他们至今难忘那份香浓和美味,看着赵叔离开的背影,我泪流满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