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打开窗户
记忆里的那碗猪手面
满心春意 处处山
铺一条回家的路
《绿意盎然》 潘克清 摄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满心春意 处处山
——《春心语思》读后感

    谭国锋

    看完陈锡忠老师的新著《春心语思》,我想起了十多年前一个山东网友冯阳发给我的一句诗“满心春意处处山”。

    我长期订阅《随笔》《花城》《南方都市报》《江门日报》等报刊,陈锡忠老师收入《春心语思》第一辑中的重头文章,我早就在上述报刊或通过其他途径阅读过了,有的是一读再读。这一回集中重读,当初的感动仍然在,而且更强烈了。那些托起了广东出版“半壁江山”的前辈,如:苏晨、岑桑、范汉生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贡献,经陈锡忠老师娓娓道来,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对于出版界来说,这些前辈无疑是一座座山峰,他们成就高,人格高,眼界高而长远,却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们是春日生机勃勃的山,身上虽仍负荷有冬日厚厚的寒意,可骨子里却奔腾着热血、洋溢着热情,吸引着人们络绎不绝地来亲近,来敬仰。

    恩平党史办的吴仲华老师在世之时,曾与岑桑的公子岑之邦友善,并因此得到岑桑持续的关心。这是我在吴仲华老师的作品集里看到的。2022年7月19日,我听生于1932年的胡东平老师说,他的妻舅余晖是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曾将胡的作品交给岑桑看,岑桑看了称赞胡东平是一个可造之才。这两个例子说明岑桑对于作者的关心是不分时段的,他的眼光是锐利而温馨的。他担纲主编的“岭南文库”的许多种书,我购买了不少,而且许多是已细看了好多遍,估计今后还会细看许多遍的。岑老的嘉惠世人和后来人的功业,于斯可见一斑。

    陈锡忠老师的书中说到苏晨,“每天笔耕不辍,出书多达50多本,令人惊叹不已。过了90岁人生大坎儿的苏老,仅这两年,晨书暝写,写下6本各20多万字的书。尤其是写下与不少已故名家的交往,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但要出版并不容易,希望有更多出版‘义士’帮助苏老书稿的出版”,这一段话让我感慨万千。

    我真的觉得苏老未出版的晚年的心血之作有出版和推广的价值。

    我希望人们能慷慨解囊,赞助这些作品的出版。若能如是,我是乐意追随骥尾,略尽绵薄之力的。

    收入《春心语思》书中的《部首“咏叹调”》,发表在杂志之前,我也蒙陈锡忠老师赐阅,先睹为快。我当时看了,说:“您的这篇作品,请在发表后多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我也会发动亲友接力。这不是拍您马屁,实在是好。至少,我两个小孩上小学,正合用。”这一回重看,我仍然是这个感觉。

    《让人感到“不爽”的字和词》《清蒸蟛蜞与炒牛河粉》等篇,也是我爱读的文章。里面的秘闻趣事和往时岁月痕迹的结合成文,真的让我想起了我和他基本不一样却貌似也有共同的回忆的人生阶段。仿佛当年看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时往往将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那样,我也几回将自己代入到陈锡忠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去了。

    这本书里,有人物小记、有游记、有论文、有散文诗、有创作谈、有书评、有散淡的闲话、有微信群絮语……貌似纷乱,却均可读。打个也许很不恰切的比喻:就像一头肥猪,其瘦肉是我爱吃的,其肥肉也是我不忍弃的;我爱啜其煲了汤的猪骨,也爱嚼其有人往往会扔掉的猪皮;其猪耳朵是我的爱物,其猪肚也是……用我们乡下人的俗语来说,就是“啖啖是肉”。这已然是很好的了,我是不祈求能从中找到济世救民的良方或是点石成金、日进斗金的神仙手段的。

    陈锡忠老师这本书里的人物小记,不论是他在出版界的熟人旧交,还是梁启超、诺贝尔这样的大神,对于他来说,貌似都是一座座春意盎然让人渴欲亲近的山峰,对于我来说则更是。

    我甚至觉得,陈锡忠老师也是这“满心春意处处山”中的一座山。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