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百千万工程”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开好局起好步尤为关键。6月1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贯通市县镇村四级,抓主抓重、加力发力,一项一项抓紧抓实、一件一件办好办成,形成县镇村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新气象,为推动江门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会议围绕强化市级统筹、坚持县为主体、提升城镇能级、着力强村富民、振兴乡村产业等方面,明确提出“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进一步推动全市上下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打造“百千万工程”的江门样板、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江门日报记者 唐达
分类施策推动县域各展所长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如何释放“百千万工程”蕴含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推动江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在于“强化统筹、分类施策”。
紧抓县域这个关键,江门综合考虑各县(市、区)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等,制定了实施差异化发展目标、政策举措、考核体系,选准“赛道”、扬长避短,推动各县(市、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其中,蓬江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江海用好国家高新区平台优势,选准产业集群,全力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新会聚焦“首善之区”,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台山抢抓RCEP合作机遇,构筑广东对接服务港澳、参与RCEP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开平打响世界文化遗产和赤坎华侨古镇品牌,推动建筑业、水暖卫浴产业向高端发展,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鹤山发挥国家设立唯一的中国与欧盟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优势,奋力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和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恩平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以此,江门通过全市“一盘棋”强化统筹、分类指导,努力让全市7个县(市、区)放开手脚、敢闯敢干,在不同赛道上创先争优、比学赶超。
记者了解到,江门还将从市一级层面,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确保2023年集聚区基础配套投资不少于1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各项重点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努力打造全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勇当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江门将持续打造“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江门主城区影响力,打造四个副中心,有序促进多极点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此举是江门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积极培育千亿经济强县
县域强关键是经济强、产业兴。
江门已明确提出7个县(市、区)迈入千亿经济强县行列的“时间表”,形成头雁引领、全域争先的“千亿”经济强县冲刺梯队。百舸争流千帆竞,关键在于找准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
接下来,各县(市、区)将坚定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之路,重点培育本土根植性强、吸纳就业多、财税贡献大、资源消耗少、生态友好型的特色优势产业,扶持一批产值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打造县域经济主引擎。
特别是,将大力推动食品、家电、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硅能源、新型储能、无人机、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聚焦湾区“强链补链建链”,加快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上下游配套骨干企业,推动江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大湾区产业安全水平。
产的振兴离不开城的支撑。
江门还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等短板弱项,扩大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同时,深入开展绿美江门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强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
江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支持区位优势好、发展势头好的中心镇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镇特色镇,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圩镇还是群众交流交往、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江门结合实际优化升级,高标准建设一批富有侨乡特色的美丽圩镇省级样板,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的高品质美丽圩镇。江门全面提升乡镇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真正把乡镇建设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的是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江门明确提出“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既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多层次市场主体,构建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也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提升行动,让农村沉睡的资源要素活化起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同时,江门还将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用绣花功夫保护修缮历史建筑群和古村落,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侨味、记得住乡愁”的江门侨乡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稳定提升经营性收入,持续发力,推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安全稳定是发展的根基。记者注意到,江门提出,将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健全“智慧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工作体系,优化“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机制,建强实战型智慧网格,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
多措并举振兴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江门坚决贯彻落实新粮食安全观、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在全国全省粮食安全大局中展现担当作为。其中,记者留意到,江门提出将大力实施江门“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着力将江门“广东第一田”建成亩产千斤、两季吨粮的稳产高产“口粮田”,打造成为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智能智慧、三产融合的全国种粮示范田。
江门还将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做活“林文章”增强绿水青山综合效益,打好“海洋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江门将加快推进“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开发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形成从育苗到预制菜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体系。
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江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江门将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加快大湾区“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和蓬江省级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球华侨预制菜集散地,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把好品牌做成大产业。江门还将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把乡村魅力转化为经济活力。
此外,江门还将围绕突出龙头引领、推动园区集聚、强化品牌塑造、完善服务配套等聚力发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建好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