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科技赋能绿美生态建设
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105宗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 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助力“粤菜师傅”技艺传承
覆盖19家企业35个重大危险源单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 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省内外专家云集,现场观摩、主题发言、理论研讨……“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23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近日在江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选择在我市举办,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

    “江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超出了我的想象。”此次江门行,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国新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深感江门公共文化发展之快。

    近年来,江门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等方面成绩显著,全市文化阵地不断拓展,群众文化日趋繁荣,初步形成了多形式服务、多渠道供给、多方面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作为东道主,江门也借此机会,向专家学者问道、向兄弟城市学习,力争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广东的地方样本。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打造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

    “设计好大气”“视野更加开阔”“交互感很强”……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客厅”,全新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今年初开馆以来,获赞无数。截至5月底,累计进馆超15万人次。作为江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侨都赋能”工程以及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载体,侨博馆全方位展示华侨华人重要贡献及爱国爱乡精神。

    侨博馆由五邑华侨广场原展览中心改建而成,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固定陈列为“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展,对江门籍华侨华人波澜壮阔的史迹进行展示。

    在五邑华侨广场,市文化馆、市美术馆也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游客。

    市文化馆成立于1952年,曾藏身于堤东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迁到港口路文化城。2019年搬迁到五邑华侨广场后,见证了这座城市文化兴盛和发展的市文化馆,打开了江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江门提出“四馆整合项目”重点工程,打造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馆新馆实际使用面积达1.3万平方米,设有文化剧场、多功能厅、舞蹈室、活动室、培训室等功能区,具备办公、演出、培训、讲座、展览等文化功能。

    走进市美术馆,可以看到“井喷的年代”——中国侨都(江门)1869—2019华侨华人美术历史文献展、“奋然前行”——侨都名家陈柏坚先生百岁艺术展暨先生无偿捐赠70幅水彩作品收藏展等优质的文化展览,感受美术成果的交流与互鉴。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俞浩说,江门能够投入这么大的财力和资金,建设这么完善、条件这么好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看出对公共文化服务十分重视。

    放眼侨乡大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硕果累累。新会区、蓬江区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平市(开平民歌)、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城乡群众阅读更加便利

    从五邑华侨广场出发,驱车10分钟左右,即可来到市图书馆。改扩建后的市图书馆设施设备富含科技元素,提供数字瀑布流、朗读亭、电子名人墙、AR、VR阅读等特色服务,深受广大读者喜爱。“2022年,我们共新增注册读者14.6万人,累计总量达到41.79万人,增长率达34%。”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在图书馆学领域有深入研究,他称梁启超为近代图书馆第一人、中国图书馆学倡导者、近代目录学开创者。程焕文认为,在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江门举办,意义重大。“江门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非常好,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程焕文说,希望江门在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惠民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据统计,目前江门全市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家、分馆73个、服务点255个,实现公共图书馆(分馆)全覆盖;有书店600多家,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为群众阅读提供便利;建设自助图书馆64家,实现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与此同时,我市瞄准遍及乡村、藏书达208万册的1130个农家书屋阵地资源,创新铺开“无负今日书房”建设,让农家书屋有效运行这一“难点”变成全民阅读的“亮点”。

    如今,我市通过农家书屋+时尚阅读空间融合建设“无负今日书房”,令农家书屋实现了新型化、时尚化、多元化提质增效,分别打造了鹤山古劳镇“水墨·方塘”民宿、台山川岛山咀码头候船厅等一批特色精品“无负今日书房”,融合教育资源打造15间陈垣励耘书吧(屋),融合文旅资源打造服务游人的“粤书吧”25间,融合城市景观打造了面积4000多平方米、藏书5万多册的江海区龙溪湖阅读中心。

    文化惠民活动温暖人心

    近年来,我市“十分钟文化圈”“周末有戏”“高雅艺术进景区”“公共文化进基层三百工程”等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把最新、最精彩的节目送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强化服务功能,整合文化馆、图书馆的数字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文化展览展示、文艺展演、培训辅导、阅读推广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作为“中国舞蹈之城”,江门坚持以推进宣传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举办群众性舞蹈展演为切入点,精心策划多项赛事活动,推动“戴爱莲”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基层、走向全国。

    “舞蹈和公共文化、群众文化关系密切。打造与舞蹈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链条,江门有资源、有基础、有前景。”李国新说,舞蹈跟公共文化的结合空间,以及跟青少年美育的结合空间都很大,可以作为江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随着江门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公共文化事业日渐繁荣发展,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断“加码”,美好生活的成色越来越足。

    下一步,江门将结合打造“10张城市名片”,进一步健全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均衡、更充分、更丰富、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