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禹君 翁丹萍 吴圣平
6月21日,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政府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举办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粤剧《碉楼》复排巡演新闻发布会。
据悉,作为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和江门市文化强市专项资金扶持项目,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粤剧《碉楼》复排巡演活动定于6月30日在广州启动并举行复排首演,7月2日举行江门站巡演,7月4日至7日在赤坎华侨古镇举行开平站巡演。此外,8月至12月在台山、恩平、鹤山等地巡演。
重新打磨
打造粤剧和碉楼两个文化IP
粤剧与碉楼,一个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岭南文化的两个标志性符号,从不同角度展示岭南特有的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
《碉楼》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艺术顾问,是广州粤剧院在2010年创作排演的新编粤剧。作品以碉楼为载体,通过讲述开平华侨司徒永堂的家史和司徒镇海与秋月的爱情故事,诠释了侨乡人民的血泪辛酸和爱恨情仇。
复排新编粤剧《碉楼》,是江门传承创新粤剧文化的重要举措,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去年以来,在省、江门、开平多方合力推动下,粤剧《碉楼》启动复排并将开展巡演,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
这项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政府主办,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广旅体局承办,由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和开平市文化馆分别承担演出任务。
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钢华介绍了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粤剧《碉楼》巡演活动的整体情况。他表示,粤剧《碉楼》是开平碉楼与粤剧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牵手”,是彰显江门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今年热播剧《狂飙》播出后,江门成功“出圈”,成为“网红”。但江门不只有《狂飙》,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围绕如何让网红变成“长红”,以出台“10个工作意见”为抓手,江门提出打造“十张城市名片”。以复排粤剧《碉楼》为契机,举办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既是对红线女先生艺术理念和人格精神的敬仰和弘扬,并通过碉楼和粤剧这两大文化IP,讲好江门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也是江门注重加强打造“十张城市名片”,持续擦亮江门“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文化创意的新高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影视资源的富矿地”“数字赋能的先行地”等10张城市名片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实现文旅共赢的江门实践,以江门之力做好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
据了解,江门将继续深入推进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10张城市名片”为抓手,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打好主动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品质,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特色国际传播体系,让江门从“网红”变“长红”。
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宝珠介绍了活动的筹备情况以及对红线女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和活化利用情况。她表示,开平市作为红线女先生的家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传承弘扬红线女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以此为引领,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弘扬华侨精神,推动文脉传承。接下来将探索把粤剧《碉楼》落地到赤坎华侨古镇,以高质量文艺精品服务文旅融合发展。
阵容强大
三朵“梅花”联袂出演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复排粤剧《碉楼》得到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红线女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由黎骏声、陈韵红、吴非凡等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领衔主演,带领广州粤剧院、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开平市文化馆等一大批优秀粤剧团队主力演员共同担纲角色。
那么,此次复排创作进行了哪些创新突破?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表示,此次剧本创作和舞台编排方面都作出了创新和改动,主创团队精心打磨剧本,多次到开平市采风收集素材,在保证主要内容情节的基础上,对剧目时间和节奏进行了精心压缩,更符合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和审美。
粤剧《碉楼》复排导演吴烨华说,这次复排在保留原剧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导演处理等精华不变的基础上,为适应演出场地作了相应处理。这部戏要在赤坎华侨古镇的古戏楼进行常态化演出,因此对剧本进行了一些调整,使之节奏更为紧凑明快,让游客愿意驻足停留观看。
除了剧本变动,复排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古戏楼的舞台结构相对开放,剧目在白天展演时没有灯光加入,场与场之间的舞美、道具如何切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导演组有了相应的对策。
红线女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剑说,希望“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能成为江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以粤剧为媒,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感受文化碰撞与城市活力。希望红线女艺术中心与江门能建立战略合作,不断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开拓新思路,拓宽新领域,从精品展览、宣传推广、藏品征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