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会区大泽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从“广东第一田”到端稳“中国饭碗”
缉毒警,碾压“穷凶极恶”的力量
我市依托“幸福船员小屋”为船员送法律服务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红色基因 深化基层治理 村企结对共建
新会区大泽镇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杨晓坤 陈艺锋

    盛夏,走进同和村,水稻长势喜人,黄绿交织、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傍晚时分,莲塘村村民沿着村道休闲散步,高兴地诉说着这里的变化。

    农村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础单位,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新会区大泽镇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引导各村党组织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深化基层治理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村企结对共建提升村民收入等措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助推“百千万工程”实施。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奋进力量

    在大泽镇,不少党组织会来到同和村,参观同和公园、周汉华试验梯田和五和二社旧址,追忆周恩来总理在新会的往事。

    “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阵地教育作用,我们建成同和公园、同和生产队址、周汉华试验梯田等,引导党员群众体会当年周总理艰苦朴素、廉政勤政、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同和村党总支书记吴文杰说。

    近年来,同和村将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动员党员群众群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深挖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的红色资源,盘活村内红色遗址遗迹,融入同和客家文化,配套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江门市红色美丽乡村,使之成为一个集史料展览、红色教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为一体的红色教育阵地。

    如何将闲置耕地产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促进乡村振兴?“我们传承了周汉华等前辈勇于求变的精神,紧抓农作物生长特性,因时制宜、顺势而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吴文杰说。

    在同和村被“复原”的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的“试验田”上,每年上演着格桑花与水稻循环生长的故事——春耕时期种植水稻,高质高产守好村民的“粮袋子”;冬季种植格桑花,寄托村民期盼美好生活的情感。到年初盛开时节,缤纷绚烂的格桑花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业生态,又提升红色美丽乡村气质,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深化基层治理 推进经济发展

    驱车沿着新开公路往大泽圩镇方向行驶,一条古典家具产业带慢慢铺开,十分壮观。走进莲塘村的松山,一排排全新的厂房矗立在山脚下,不时传来机器高速运转和敲打木头的声音。

    “自红木家具产业进驻我们村后,出租房供不应求,有些房屋的租金比城区的还高。同时,我们种植的农作物也比以往畅销,收入高了,生活也越来越好!”村民李伯高兴地说。

    为加强出租屋管理,莲塘村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议等方式,组织发动网格员、网格警、出租屋屋主、党员等组建一支出租屋管理队伍,护航该村的日常管理和古典家具业发展。

    近年来,莲塘村创立“党群议事·阳光村务”制度。党群议事小组由四部分人员组成,包括3名“星级党员”以及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和监委会成员。同时建立了相关运行和监督机制,明确了党群议事小组的工作职责、议事规则、议事程序、成员的权利义务等。此外,每月固定一天为议事监督日。

    “水很干净,水流也快,再也不用担心水不够用了。”村民李阿姨说。原来,在年初,网格员在走访时发现,随着自建房的增加和出租屋租户增加,村里原有的自来水主管网已满足不了村民日常生活所需,有村民反映在用水高峰时水压严重不足。

    莲塘村党总支当即召开党群会议,按民主决策程序,商讨解决方案,决定对村道沿线自来水主管进行更换。同时,优化村道花圃,安装仿木护栏,提升村容村貌。项目近期完工,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莲塘村党总支书记柯宏钊表示,现在村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身边事都会由党群议事会讨论,议出了团结、议出了干劲、议出了新气象,让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村企结对共建 提升村民收入

    “我们的菇通过精心培育,现在能日产1500公斤左右,使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沿江村党委书记周炳雄开心地表示。

    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生态环境,沿江村早年引进江门市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签订结对项目合作协议,以培植姬菇、秀珍菇、草菇等食用菌为主,打造菌类加工智能自动化生产基地。

    种植养殖两手抓,勤劳致富日子美。“我们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上市之后将销往全国各地,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养殖户周伯满眼期待地说。

    近年来,沿江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空间逐渐缩小,在村党委带领下,党群合力发展新产业,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撬动社会资本,引进澳洲淡水龙虾作为今年产业振兴新突破口。澳洲淡水龙虾具有生长周期短、病害少、价格稳定等优势,逐步吸引周边养殖户转产投资,预计年产值将达2500万元。随着水产养殖品种向高密度高产值转型,辖区内鱼塘租金将提升超50%,村小组集体收益大大增加。

    周炳雄表示,沿江村通过建组织、强链条、聚产业,近期将成立养殖行业党支部,进一步强化龙虾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推动龙虾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富民强村。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