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责任诠释担当 用实干赢得民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以责任诠释担当 用实干赢得民心

驻村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发展“甘薯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驻村第一书记在田间地头了解水稻生长情况。
驻村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为特色农副产品代言。
驻村第一书记组织村里小朋友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到一线调研种植产业,想方设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驻村第一书记助力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2021年5月,按照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江门选派13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被村民需要、被群众信任,这是我的信念所在。”经过两年的基层磨砺,恩平市沙湖镇东岸村驻村第一书记宋俊宏皮肤晒得略显黝黑,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而东岸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委会近日送给宋俊宏一面锦旗,对他为村子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两年来,同宋俊宏一样,在乡村广阔的田野上,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紧盯“强党建、促发展、优治理、惠民生”等重点任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和基层干部一起冲锋在第一线、坚守在最前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文/图 黎禹君 江组轩

    强党建

    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委高度重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前,市委组织部迅速组织开展岗前培训。驻村期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切实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座谈交流、专题调研,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从制度设计上来说,派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就是要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干部派下去,以力量下沉的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新会区三江镇谢禾村党支部曾被列为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李江宏一到谢禾村,便迅速了解该村的情况,针对村“两委”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发动2名工作积极性高、业务素质过硬的乡土人才回村担任村后备干部。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李江宏使出“看家本领”,通过配置“村级权力清单查阅台”“村级权力监督‘话你知’”宣传栏,持续加强村级权力监督力度。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两委”干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等开展学习研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两年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聚焦党建主责主业,抓住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从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走进蓬江区荷塘镇南村村,一路漫步,可以看到一系列精神雕塑、导向指引牌等独具特色的红色印记,串联起廉访胡公祠(中顺新边区党委旧址)、龙山防空洞、元山环形工事等多个红色革命遗址(景点)。

    “南村村是广东省革命老区村,红色印记展厅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阵地。我们在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包括讲党课、重走红色遗址等,回顾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事务中去。”南村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雯珊介绍道。

    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拥有“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周文雍故居,以及周文雍少年时读过书的碉楼“镇东楼”等红色遗址,2021年被列入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

    “近年来,在上级和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大力修复红色遗址、积极讲好红色故事,努力做到红色印记随处可见、红色历史家喻户晓、红色英雄人人崇敬。”茅冈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继明说。

    两年来,我市还加强关爱激励,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提拔使用干部,对在驻村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驻村第一书记,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自2021年6月以来,共有43名驻村第一书记获得提拔或晋升职级,真正让实干者实惠、让吃苦者吃香、让干事者无忧、让有为者有位。

    促发展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新突破

    新会区古井镇岭北村曾是集体经济薄弱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只有3700元,农业资源单一、缺乏产业支撑、人口空心化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全面完成“消薄”任务。这是如何做到的?岭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彦光有妙招。

    针对岭北村无资源、无资产、无产业的窘境,李彦光以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农业资源整合等作为工作切入口,推动岭北村连续两年获得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合计2公顷,并成功盘活旧供销、旧农信两笔资产,实现岭北村集体资产“零的突破”,为产业导入提供载体保障;建立村组对新增建设用地7:3收益分成制度,为集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两年来,李彦光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盘活资源资产、培育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结对共建等系列举措,新培育古井云吞及面制品、新会陈皮及袋泡茶、陈皮预制菜酱料等一批特色产业,探索出的村组联营、产业赋能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市级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

    产业兴则农村兴。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深入村寨,走村入户了解农户想法,向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千方百计为村子蹚出发展路子。

    “开种咯!”今年2月,随着一箱箱稚嫩的辣椒幼苗送至田间,鹤山市桃源镇中胜村春耕序幕拉开。谁能想到,驻村第一书记梁小霞刚到中胜村时,这一片“希望的田野”却是另一番景象。

    “20多公顷撂荒地没人耕种,杂草从生,长得跟人一样高,看得实在让人惋惜。”大好田地被丢荒,这让梁小霞心痛不已,她开始思索,怎么才能把丢荒的田地重新利用起来,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致富路。

    种甘薯!在经过一番调研后,梁小霞将目光瞄向了甘薯。然而撂荒的时间越久,复耕工作也越艰巨。为此,梁小霞通过“党建责任田”项目,有效盘活村里撂荒土地,整合流转189户21.33公顷农田,以“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运作,打造粮食、疏果、养殖现代种植园,培育桃源特色农业品牌,中胜村年经营性收入比梁小霞驻村前翻了一番。

    两年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始终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想方设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138个驻点村共引进强村富民项目218个,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4亿元,较2020年增长14.2%,平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接近90万元,且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优治理

    推动乡村治理实现新提升

    让乡村更美、人更舒适,离不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七彩南堡,各色鲜艳明亮的农家小屋迅速抓住人的眼球,每一个转角都是一处风景。“英南村党总支202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可见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引领英南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英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小娟说。

    为此,周小娟选优配强网格红色队伍,推动支部50名党员加入网格员队伍,实行工作清单管理,打造网格尖兵。同时将网格管理纳入党员责任岗、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积分范畴,与党员年底评星定级相挂钩等,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任职期间,周小娟助力英南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也应当是治理的主体,乡村治理的核心就是要突出农民群众的参与。

    “运发伯,上次你提出的修补沙井盖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建议吗?”“没想到你们的办事效率那么高,‘五一’假期刚结束,你们就有结果反馈,为你们点赞!”鹤山市鹤城镇五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宣亦来到南方村小组的谢运发家中,与村民围桌而坐,聊政策、说变化、谈发展,爽朗的笑声一阵阵响起。

    这是五星村开展“民情家访”活动的一个缩影。在陈宣亦的指导下,五星村强化网格管理,创新建立“民情家访”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每天深入网格,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办结助销龙眼、点亮微心愿、改造危房、接种疫苗等民生实事120多件,打破了乡村治理的壁垒。

    两年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注重发挥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有效提高了乡村善治水平——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394件,处理信访案件1021宗,切实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疫情,全市驻村第一书记闻令而动,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坚守一线,连续作战,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到核酸采样、物资保障、走访摸排等防疫工作之中,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两年来,我早已把自己当成南沙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新会区大鳌镇南沙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贤芬积极链接资源,做好所驻村后勤保障、物资储备等相关工作,并在有需要的时候发动村内热心企业主、村民捐资捐物,让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切实感受到坚强的“后方靠山”。

    惠民生

    推动为民服务展现新作为

    “我是一个干活的人,我来这里是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台山市赤溪镇长安村驻村第一书记谷文强充满干劲与活力。

    然而,驻村工作第一步,这名“90后”干部就遇到了资金问题。一直以来,长安村没有路灯,他对此十分忧心:“村干部对我说,遇到洪涝灾害的时候,河水都会漫过主干道,到晚上白茫茫一片,非常危险。”

    为了完善村里的路灯设施,谷文强想尽一切办法,也得到了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台山市城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他拿出了所有的驻村工作经费,发动村民自筹,经过多方面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耗资53万元的项目。靠着这股劲儿,任职两年来,谷文强为村里争取了300多万元的资金,开展村道硬底化、完善路灯设施、利用闲置土地建成客家文化公园,长安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是如何实现的?谷文强笑道:“说句玩笑话,为了工作我是可以不要面子的。”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行人和大货车争路走,让人胆战心惊!”新会区双水镇沙蓢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海欣注意到,沙蓢村各小组之间存在“断头路”,群众出行困难,且道路交通存在安全隐患,村里有不少就读于新会二中的学生,上学放学只能“借道”交通状况复杂的郊外马路往返家里和学校。

    对此,梁海欣与村“两委”干部、村小组组长反复商议,同时征求村民意见并多次走访调研,充分利用拆旧复垦政策、村小组统筹资金,同时争取到市财政局和镇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在第五村小组至沙蓢村党群服务中心之间贯通了一条便民通道,建成村民与党群服务中心的“连心路”、莘莘学子的“求知路”。

    两年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听取群众诉求,积极筹措帮扶资金,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据统计,2021年以来,138个驻点村共筹集资金2.3亿元,完成936个民生项目建设,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2750多件,助力解决困扰群众的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田野,通过不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到基层一线,我市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时让更多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