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粤剧《碉楼》巡演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广州的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据悉,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政府将联手广州粤剧院和红线女艺术中心重新复排粤剧《碉楼》并再次搬上舞台,以红线女粤剧艺术周的举办为契机,展示岭南文化“双创”(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打造开平文化名片,助力提升江门侨都文化影响力。
据悉,此次粤剧《碉楼》复排巡演活动将于6月30日在广州市正式启动,并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进行首演,7月2日进行江门站巡演,7月4日至7日在赤坎华侨古镇进行开平站巡演,8月至12月在台山、恩平、鹤山等地巡演。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翁丹萍(署名除外)
创新复排名角担纲
让经典剧目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一直以来,开平市依托侨乡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创作了一系列本土题材的文艺作品,粤剧《碉楼》便是其中的精品力作。
粤剧《碉楼》是由广州粤剧院在2010年创作排演的新编粤剧,以碉楼为载体,通过讲述开平华侨司徒永堂的家族史和司徒镇海与秋月的爱情故事,诠释侨乡人民的血泪辛酸和爱恨情仇,是岭南文化、华侨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集中展示。
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宝珠在发布会上表示:“该剧首次将粤剧与开平碉楼这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两张岭南文化名片结合在一起,从不同视角展示广东人文历史和风俗民情,彰显了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正因为如此,在粤剧《碉楼》登上舞台12年后,我们选择将其重新复排并再次搬上舞台。”
复排新编粤剧《碉楼》,既是对岭南文化“双创”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提升江门侨都文化影响力、打造开平文化名片的一次有力之举,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在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平市人民政府、广州粤剧院、红线女艺术中心等多方的合力推动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目前已完成了剧本再创作、广州粤剧院剧团复排以及开平本土演员培训、排练等各环节工作。
开平通过复排粤剧《碉楼》,做好精品佳作的本土化、大众化转化,鼓励全社会在传承优秀传统艺术中不断追求改革、开放、创新,与时俱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粤剧,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将在本次巡演的首演中担当主演。祖籍开平的黎骏声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主创团队多次到开平采风,将所获得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融入到剧目中。由于时代变迁、市场变化、大众审美等原因,《碉楼》这次启动复排进行了一些优化,表演安排更紧凑、节奏更快,更符合现在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审美,同时,保留原有剧目的精华,保证观众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经典剧目。
近期,在开平市文化馆,开平本土演员正忙着排练粤剧《碉楼》,未来,他们将在巡演和赤坎华侨古镇的常态化演出中承担演出任务,在舞台上诠释本土艺术家对本土文艺精品的理解和热爱。这些演员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有的是粤剧爱好者,有的是专业粤剧演员,他们因为对粤剧的热爱聚在一起,一遍遍地排练,精益求精,为推动粤剧繁荣发展和粤剧《碉楼》的本土化转化而努力。6月19日,广州粤剧院、红线女艺术中心一行人员到开平采风调研,并到排练现场指导排练,他们对本土演员的表演热情和水平表示赞赏和肯定。
一直以来,围绕省委关于“突出文化自信自强,高水平谋划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开平致力深入挖掘侨乡文化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构建彰显侨乡独特文化魅力的新格局。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上,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持续抓好文艺精品项目创作。
周宝珠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重点抓好两个‘碉楼’,即粤剧《碉楼》和开平首部原创红色话剧《碉楼·寒燕归巢》的公演,以及两个名人文化品牌活动,即‘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和‘世界的开平’沙飞摄影周的举办,进一步吸引社会各界对侨都文化、开平文化的持续关注,擦亮江门‘华侨文脉传承地’城市名片。”
致敬红线女
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红线女作为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平十分重视传承弘扬红线女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以此为引领,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保护和升级红线女故居,推动文脉传承。
据悉,粤剧《碉楼》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艺术顾问,开平市是红线女的故乡,此次重排粤剧《碉楼》,也是对红线女先生的致敬。
开平以红线女之名举办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旨在搭建粤剧艺术集中展示和交流的文化盛会,以曲会友,增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感情交流,留住以粤剧为代表的侨乡文化的“记忆”与“乡愁”。同时,向红线女先生致敬,用粤剧发扬红线女等老一辈艺术家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崇高品质。
红线女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剑表示,戏曲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此次复排粤剧《碉楼》,举办红线女艺术周活动,是为了以粤剧展现碉楼背后的故事,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开平是红线女的家乡,举办红线女艺术周不仅仅是对红线女老师艺术精神的传承发扬,更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希望红线女艺术周能成为江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活动,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感受文化的碰撞与城市的活力。”陈剑说。他还表示,希望红线女艺术中心能与江门开展战略合作,不断推进文化交流合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寻找新思路,拓宽新领域,从精品展览、宣传推广、藏品征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打造文化IP
让侨乡文化继续“狂飙”
今年初,电视剧《狂飙》带火江门,但江门不只有“狂飙”,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其中就包括粤剧和碉楼,它们一个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岭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如何让“网红”变“长红”?江门市委宣传部提出,依托江门深厚的人文资源打造一系列活动,持续擦亮“中国侨都”城市形象。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2023年“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暨粤剧《碉楼》巡演活动,让粤剧和碉楼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牵手”,打造本土文化IP,让侨乡文化继续“狂飙”。
开平积极用好粤剧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讲好开平故事、侨都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助力江门擦亮“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文化创意的新高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影视资源的富矿地”等城市名片,留住以粤剧为代表的侨乡文化的“记忆”与“乡愁”。
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钢华在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门将利用这次复排巡演的机会,持续提升城市形象。粤剧《碉楼》的复排巡演将成为江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抓手。
文旅融合共赢
将在赤坎华侨古镇常态化演出
除了粤剧《碉楼》外,7月4日至6日,赤坎华侨古镇还将上演《梦会太湖》《天女散花》《游园惊梦》等14部经典粤剧折子戏,让广大粤剧票友们大饱眼福,过足戏瘾,打造新派粤剧“嘉年华”。
粤剧《碉楼》的复排根据赤坎华侨古镇的演出舞台、环境、观众特点进行了专门调整。粤剧《碉楼》复排导演吴烨华告诉记者,这部戏要在赤坎华侨古镇的古戏楼进行常态化演出,因此,将剧本的节奏改得更为紧凑明快,更利于景区游客的观赏心理,让他们更愿意观看演出。“除了剧本变动以外,复排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古戏楼的舞台结构相对开放,剧目在白天展演时没有灯光的加入,场与场之间舞美、道具的切换问题,等等。”吴烨华说。
赤坎镇是首批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已有370多年历史,拥有600多座骑楼,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今年初开门迎客的开平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赤坎华侨古镇),目前正致力于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华侨文化体验新地标,是“十四五”期间全省重大文旅项目之一。
以复排粤剧《碉楼》为契机,江门首次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举办“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精选了多部经典粤剧剧目,既是对红线女先生艺术理念和人格精神的敬仰和弘扬,也是用好侨乡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粤剧文化IP,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
周宝珠透露:“接下来,江门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把粤剧《碉楼》落地赤坎华侨古镇,以高质量文艺精品服务文旅融合发展,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
值得注意的是,赤坎华侨古镇紧紧抓住此次机会,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在空间上“牵手”。该景区上线“赤坎华侨古镇+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联票,让游客一次性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华侨园林一绝——国家5A级旅游景区立园、赤坎华侨古镇,感受侨乡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启用了“赤坎+碉楼”接驳车,游客可凭借联票免费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