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这里以前是棚户区,现在变得这么漂亮了,真好。”今年83岁的邓毛玉(化名)双腿不便,已经多年没有走出家门。日前,在平安通巡访员的帮助下,邓毛玉申请了楼梯机服务,于是,10多年来,她第一次踏出家门,来到户外,亲自感受江海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平安通党员义工的陪同下,邓毛玉还参加了江翠社区的活动。“快乐,开心,幸福。”在与平安通社工道别时,邓毛玉对当天的行程总结道。
近年来,江海区民政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服务制度、协商议事、积分管理、社会组织参与等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江海善治”汇聚强大合力。
文/张华炽 图/受访者提供
A
用心关爱“一老一小”
许愿、吹蜡烛、切蛋糕……6月初,在礼乐街道威东村长者饭堂内,村“两委”干部、专业社工、网格员等为本月过生日的老寿星们举办了一个温馨、快乐、新奇而美好的集体生日会,丰富又热闹的活动方式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尊重与关爱。近年来,江海区建成42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家长者饭堂,特殊困难长者助餐配餐服务覆盖各村(社区),推动形成“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今年,江海区民政局着力拓展“1+N”助餐配餐服务,以三级“大慈善”格局助力长者饭堂运营,为困难群体开展送餐服务。
近年来,江海区民政局还联合区慈善会,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智慧养老与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机结合的提质服务,推出“科技+养老”长者居家建床项目,即安装AI智能看护设备与适老化硬件改造双管齐下,为80多名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24小时监测,并为57名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助浴、清洁、护理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持续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
离开幸福的夕阳红美景,在礼乐街道东红村,小君蹦蹦跳跳地带着众人来找她的“好妈妈”张银佩。张银佩是东红村民政干部,小君是她曾服务的一个困境儿童。“当初在村口见到小君,了解到只有年迈的奶奶照顾她,我就给她当兼职妈妈了。”张银佩说道。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小君曾染上不少恶习,甚至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是张银佩的悉心照顾,才把小君身上的恶习一一戒掉,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江海区在完善养老服务的同时,制定出台《江海区建设“1+3+20”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网络工作实施方案》,建成1个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3个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20个村(社区)儿童之家,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政策帮扶、资源链接等服务。成立于2019年的江海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依托专业社工开展困境未成年人专业个案服务,3个案例被收录进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年刊,“生命的曙光”等多个案例获评省级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流程取得ISO9001认证,创新经验在全国惠童服务会议上推广。
近年来,江海区发挥驻村社工专业优势,聚焦“一老一小”,依托“五社联动”机制,结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各街道采取网格化服务保障模式,由社区网格员、家庭医生通过定期短信推送、电话问询、视频互动、上门探访等方式动态跟踪老年人健康情况,确保落实台账式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依托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组建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社工”多元服务主体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主要围绕未成年人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四个层面重点开展服务工作,包括家庭走访、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更新、发现强制报告、政策链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及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个人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
B
民主协商“商”出群众满满幸福感
两年前,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名单,掀起该区推进民主协商议事的热潮。两年后,越来越多的村(社区)通过协商民主找到了发展的定位和有效措施,赋予了居民充足的话语权;基层党组织把准群众脉搏,了解群众诉求,民主协商“商”出群众满满的幸福感,为基层治理赋予新动能。
江南街道江翠社区位于蓬江河南岸,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居住人群以船厂、锁厂、棉纺厂等国企退休职工为主,是大型的老旧开放社区。“房屋设施老化,同时因为没有物业管理,卫生问题、小区停车问题、治安问题等一直给居民带来极大困扰。”江翠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小霞说道。如何破题?近年来,江翠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打造服务载体,组建智慧网格小组、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志愿服务委员会”,开展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的社区自治,拓宽居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形成问题及时发现—事项集体商量—事情众人解决的闭环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协商议事遍地开花的同时,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制度也在悄然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让文明之风吹拂江海。江海区把保护环境、互帮互助、移风易俗等重要内容以顺口溜等表述形式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通过法定民主程序进行修订,实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率100%。如今,在金溪社区,“大道小路要维护、环境卫生同爱护、邻里之间互帮扶”等约定成为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成了制定积分制量化标准的重要依据。
不但如此,积分管理还有另外的解法。在外海街道墟镇社区、礼乐街道向东村,正实施互助养老积分计划,组建一支有80多人的“以老助老”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积分激励,由相对年轻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人,并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墟镇社区还制定《墟镇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办法》,创新使用积分制度,激励志愿长者参与爱心助老、环境保护、健康保健、社区公益、文化传承、文体娱乐等六大类志愿服务,获得相应积分后可获得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同时,社区以学习积分为抓手,培育长者居民自治骨干,提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解决社区矛盾难题的能力。
C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近年来,江海区探索以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为主体统一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结合“联创善治”项目,扩大社区公益服务覆盖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江海区社会服务发展中心主任曾惠芳介绍,2021年12月江海区慈善会联合江海区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发起“社会组织关爱困难群体公益行动”,截至2023年6月共筹得善款10.4万余元,累计开展社会组织关爱“一老一小”系列行动7场,服务辖区长者、儿童约950人次,动员社会组织在特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关爱长者和儿童的积极性,注重行动的可持续性,营造良好公益氛围。
一直以来,江海区民政部门持续打造社会合力关爱品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和公益属性,开展“携守相伴 益童成长”儿童服务项目,联合辖区9家社会组织党组织、27家社会组织(单位)发起关爱儿童行动。2021年以来,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心心相连 情暖社区”党员志愿关爱计划、“书桌行动”“龙溪匠心志愿文化传承”等微项目22个,共募集未成年人保护资金超180万元,社会人士参与守护困境儿童超2.3万人次。启动“共建一个家”慈善公益项目,25家企业捐款100多万元为困境儿童家庭进行房屋修葺或重建,惠及困境儿童34人,已成为全市慈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