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西江之畔的荷塘
儿时味道
《静待花开》
听夜
理发师的故事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江之畔的荷塘

   覃强华

    遇见,有时是缘分注定。

    于我而言,最美的遇见就是邂逅一座城。它,就是西江之畔的荷塘。

    每天上下班,驾车都会经过西江大桥。江边几棵木棉树花开正艳,满树火红的花朵,配上碧绿的江水、江上来往穿梭的船只……马上让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所描写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由让人感叹,古人虽然没有照相机,但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如此美景,仿佛专门为今日的木棉花开而写一样。

    荷塘位于西江下游四面环水的江心岛上,地处江门市区东北部,是江门、中山、佛山三地交会的“金三角”,西江主航道绕镇而过。据历史记载,从宋代开始,荷塘已形成居民点,历经上千年的沉淀。因荷塘以前有一条村落,它东三面有石山耸立,成陆前,由于汹涌江水被山阻拦,冲激较大,低陷,像是“河中之塘”,因此初名“河塘”。以后,附近一带遍植莲藕,夏日荷花盛开,荷香飘拂,故有“荷塘”雅称。荷塘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悠长。

    行走在荷塘,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有浓浓的文化烙印,从北宋末年至元初的两百多年间,中原氏族跋山涉水,几经周转,来到了南雄珠玑巷,后又从珠玑巷迁居于荷塘,他们凭着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秀美的大地,拓荒创业,一砖一瓦地建设这颗镶嵌在西江畔上的明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崇文重教、赓续红色血脉的热土上,走过的每一处都有故事可以娓娓道来。在篁湾村回望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在塔岗村倾听冒风雨护送珠江纵队主力部队夜渡西江的故事;在南村村感受一段难以忘记的红色故事,爱国人士胡剑卿回乡创办梅溪小学,并以梅溪小学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的历程……在木棉树下,回顾起20世纪90年代初,荷塘人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自力更生,兴建了荷塘、马滘、白藤、西江4座跨江大桥,修筑了中兴路、北昌路、中泰路、环岛路、南华路5条公路,结束了荷塘的“孤岛”历史的创业历程,总是在不经意间激荡人心,摄人心魂。

    品读人文典范,寻找千古风流人物。中原文化和西江文化在此交汇,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千百年间从这里走出了“刚正不阿”余经、“铁血为官”胡苹运、“粤剧名伶”廖侠怀、“公益大使”胡珠、土木工程专家容祖诰、著名画家李研山、革命先辈容忍之等杰出人士。走进周源李公祠,让人倾倒的不仅是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更是记载着篁湾村曾经辉煌的历史。探访司谏进士坊,正楼匾额镌刻的“司谏大行”4个大字让人心生敬仰。寻访篁湾炮楼,外墙上布满了累累弹痕,谱写了一曲英勇的抗日壮歌。说到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江门人就更不陌生了,逢年过节或是大小盛事,常能看到荷塘纱龙的影子。荷塘纱龙还经常遨游粤港澳,名扬海内外。而对于城市来说,留住这些记忆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水,是荷塘的灵魂所在,也是荷塘自古以来始终焕发生机的奥秘所在。荷塘自古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大部分区域处于西江河两侧的低洼地带,土壤肥沃,水产丰富。喜欢荷塘的烟火生活,荷塘人对食鱼早有研究,以丰腴美味的优质鲮鱼作为原材料,制作出风味独特的鱼饼和酿鱩,深受人们喜爱。鱼饼,把鲜活的土鲮鱼肉剔掉鱼刺、剁碎,加上佐料用劲摔打,煎得两面金黄,表皮焦香脆口,香气四溢,鱼肉弹牙嫩滑。酿鱩,把西江蚬肉与鲮鱼肉搅拌成泥,放入鱩壳里面一起煎,煎好后的鱩壳和鱼肉色泽金黄,嫩滑可口,还夹带着一股暖融融的焦香味。如果说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那么荷塘的名片还有很多,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五邑八宝”之一、肉质爽脆无渣的荷塘冲菜;清香可口的鸡屎藤饼;鲜香味美的大盘鱼……荷塘美食文化风情万种,源远流长。

    山水相逢,为“荷”而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所写散文《荷塘月色》中描绘的美景,走在荷塘月色的小道上,便可欣赏到。进入新时代,荷塘人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正努力把荷塘打造成生态优美、乡村富丽、人文灿烂、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西江明珠”。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我已在这座小城生活了6个春秋,自千古而来的西江,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承载着历史与文明,它见证着勤劳的荷塘人一步一步搭建起繁荣的城市,亦穿过我的梦想和奋斗,一路欢歌,奔腾向前,向着美好,向着远方。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