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在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调研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时指出,“要发挥好老干部的优势作用,积极引导老干部参与服务社会,引导他们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群众诉求各不相同,有了矛盾怎么解决?新会区给出了答案——强化党建引领,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发挥其各自优势作用,将多元调解力量汇聚在矛盾纠纷发生地,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画基层治理“同心圆”。
当前,新会区正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会路径”,在会城街道北门社区综治中心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点内创设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就是亮点举措之一,辐射带动多方力量融入基层治理,以最大合力、最优服务、最快速度化解矛盾纠纷。
文/图 任晓盈
凝聚多元力量
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
“服务群众,一定要细心观察,做好前期工作,及时发现矛盾苗头。”“不能出事了才去处理,平时就要与街坊们多点沟通。”“对待居民群众要热心、细心、耐心。”……在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杨炳华正在对网格员进行业务培训。据了解,杨炳华是会城街道北门社区原党委书记,是深受群众信任的退休干部,熟悉他的群众都亲切地称他“华哥”。
一直以来,新会区深化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治理格局,着眼“小切口”,办好民生“大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2022年12月,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应运而生。
众人拾柴火焰高。杨炳华表示:“基层工作复杂且多样,单凭个人远远不够,必须团结更多力量,更好地调解处置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据悉,新会区开创团队多元化解基层矛盾模式,邀请驻村(社区)律师、村巷法官、镇(街)司法所、综治中心、“五老”志愿者、人大代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兼职网格员、村(社区)妇联主席、一线社工等人员加入调解队伍。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成员日益增加,群众的多元矛盾纠纷得到了更加高效、更加快捷、更加妥善的解决,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023年5月,新会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工程启动,进一步深化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推动全社会力量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作用在基层发挥,为新会区推进“百千万工程”夯实发展根基。
“四解”工作法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群众矛盾纠纷千变万化,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诉求,调解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随着成功调解的经验越来越多,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总结形成兼顾法、情、理的“四解”工作法,即“上门解”“现场解”“集中解”“专项解”。
上门了解诉求,现场实地察看,集中调处纠纷,专项破解痛点难点是“四解”工作法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四解”工作法,以法为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动矛盾纠纷快速解决,实现 “案结、事了、人和”,大大提升群众幸福感。
据了解,北门社区设立于1984年,是会城街道的老旧社区之一,辖区内居住的老人、困难群众、残疾人较多,且很多楼宇楼龄较大,目前,社区需要调解的矛盾大多与楼宇设备维修问题有关。
上门了解诉求、现场实地察看、集中调处纠纷,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用好“上门解”“现场解”“集中解”三招,把一般矛盾纠纷化解在发生地。
“之前有幢楼宇下水道因管道老化导致堵塞,理应整幢楼宇的居民共同出资承担维修费用。然而,因涉及钱财,居民难免会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意见,比如有的认为应该按每户居住人数平摊费用,有的认为应该按居住天数计算,有的则认为哪一层堵塞就应由哪一层的居民承担,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杨炳华说。
面对居民的不同想法,他和团队通过“上门解”“现场解”“集中解”,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公共设施理应由使用者共同维护,不能处处斤斤计较。经过一番调解,街坊们纷纷放下了此前的芥蒂,明白了管道维修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每一户都应该出资维护好,矛盾得到顺利化解。
“专项解”,可以靶向破解矛盾纠纷痛点难点。同样是楼宇设备维修问题,有的矛盾涉及面广、户数多,要“一事一项”,“专项”协调。
近年来,北门社区积极推进燃气加装工程,但燃气公司经过勘查后发现,在老旧社区加装燃气管道走线复杂,且此前谈拢的价格太低,不愿意进一步开展工作。同时,对于居民来说,加装燃气管道的一次性缴纳费用较高,因此不愿意加装。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了解情况后认为,该问题涉及公司、群众等多方,建议成立专项调解小组解决。在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的带动下,北门社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发挥监督履职作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协调燃气公司为社区加装燃气管道,网格员、志愿楼栋长、社工、“大党委”单位的党员志愿者负责上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目前,燃气管道加装工作正稳步推进中。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五老”志愿者也积极参与社区调解,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授、老专家、老模范兼职成为志愿楼长、网格员,他们从群众中来,熟悉左邻右里的情况,深受群众信赖。“面对一些涉及面较广的矛盾时,群众往往都会以自我为先,你一言我一语,调解容易陷入僵局。这时候,如果有‘五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代表发声,为大家说清道理,问题解决起来会畅顺很多。”北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国仔说。
位于圭峰西路30号的居民楼始建于1985年,近年发现有外墙剥落的现象,需要整幢楼宇居民共同出资维修。但由于涉及的费用金额较高,部分居民难以接受。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当即介入,邀请律师等专业人士加入,从法律的角度向群众讲解外墙剥落的危害以及居民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退休干部、专业人士的集中调解,群众普遍意识到外墙修复的重要性,矛盾也迎刃而解。
“四解”工作法的实施,让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通过现场咨询、电话了解、上门调解等方式,充分发挥作用,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矛盾纠纷在事发地解决,做到矛盾不上交,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入研究世情、社情变化,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会区将发挥华哥“会解”调解工作室的特点和优势,以点带面,不断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为新会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