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浅谈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对策
让德育之苗扎根美术课堂
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德育之苗扎根美术课堂

    “以美育人”是新时代美育工作者当下的使命,美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学生引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让德育之苗扎根在美术课堂,真正落实美育德育并行的道路,润物细无声,用美育助力学生拥有健康的品格,快乐地成长。——江门市紫茶小学 黄金花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绘画技能,更要注重让德育之苗扎根在美术课堂中,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让学生从赏识美中懂得思想美、道德美、情感美等内在美的重要性。

    随“赏”到“识” 形成美的品格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从分析作品中融入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德育的熏陶,从而随“赏”到“识”,实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受尊敬的人》中,摄影作品《生命的敬礼》是摄影家杨卫华眼含泪水用相机记录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经典的瞬间,画面中刚从废墟中被救出的小郎铮忍受着疼痛艰难地举起右手,还面带微笑向周围的战士敬礼。分析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让孩子直观感知生活的美好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学会感恩,遇到挫折时要勇于面对,体会“不屈的生命之花,快乐绽放”的美好。

    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实现润物细无声形成美的品格。

    从“寻”到“创” 实现传承之美德

    美术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用心感受美,还要敢于表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善用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创作美并收获一份美德。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并把收集的过程用相机记录下来。上课前,老师将孩子们收集的照片导入课件里,并在授课的过程中邀请孩子们分享收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生活中的节约经验“变废为宝”的经历和感受。最后,教师给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的空间,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废旧的物品进行组合、添加、改造创作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在这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了启发,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以及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也养成了善于发现美的品德,同时提高了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画”出七彩人生 激励促成好品德

    儿童爱涂涂画画,其实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或者品德方面的绘画主题来开展德育教学。

    例如,执教二年级下册《动物故事画》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在《小狗借锤子》故事中,为什么小狗会哭闹?为什么小猴子能顺利借到锤子,而小狗却没成功?经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学生会总结出做人的道德准则,明白做人要懂礼貌的道理。

    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中心,“以形之教”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寻、自主表达,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品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以激励为原则,结合学生的习惯态度,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价。用自评互评机制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学生成长云档案袋的方式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美术学习过程。

    “以美育人”是新时代美育工作者当下的使命,美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学生引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让德育之苗扎根在美术课堂,真正落实美育德育并行的道路,润物细无声,用美育助力学生拥有健康的品格,快乐地成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