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校如何形成育人合力?
如何转化后进生?
利用思维课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语境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校如何形成育人合力?

    家校共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和形式,发挥家长、教师、学校的作用,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开平市水口镇龙塘小学 陈伟强

    “双减”加快了中小学教学改革步伐,以体育、美术、音乐、劳动为代表的素质课程越来越重要,已成为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家校如何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现状

    共育意识薄弱。当前家校共育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家长教育意识薄弱,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导致家长对教师存在依赖情况。此外,家长和教师双方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导致共育工作沟通不畅、配合不到位,影响家校共育实践的质量。

    共育形式单一。在共育内容方面,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通常在考试前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在考试前让家长进行监督,促使学生复习、巩固;考试后召开家长会分析学生考试成绩,并提出后期教育工作方向,总体来讲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当前家校共育大多停留在形式层面,缺少深入沟通与交流,且很少触及德育方面,共育效果不太理想。

    职责边界模糊。当前在家校共育当中存在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空心化等职责边界模糊的问题。所谓家庭教育学校化,指原本应该由学校承担的教育管理任务交付给家长,使得家庭成了第二个学校课堂。所谓家庭教育空心化,指家长将本应该履行的家庭教育责任交付给学校。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化,还是家庭教育空心化,都会对家校关系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

    家校共育策略

    加强沟通交流,协调共育理念。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探讨科学教育方向和理念,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共育意识,才能保障家校共育有序开展。

    针对“双减”政策内容,学校组织开展家校交流会,宣传新时期教育理念,深入解读政策;开展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协商教育学生的合作机制。同时,构建双向性的沟通机制,打破被动式的共育形式,肯定家长的主体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家校共育的意识。

    创新共育形式,提升共育效果。创新家校共育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推进学生教育工作开展。

    通过建立教师与家长日、家长与学生日的联系,让家长实地体验学校生活,从而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管理学生;构建班级家长群,教师定期分享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家长也可以发布学生在家学习、做家务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共享平台,既反馈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状态,又能实现家长和教师间“无声”的交流。

    家校双方要明确角色定位。在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是否能够保持思想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家校合作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校为主导,一方面,需要家庭和学校能够相互尊重并能够持有同样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应当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学校也应积极倾听并采纳家长的意见,以便有效利用积极的内容,而对于错误负面的内容则应加以纠正,以转变其中的不利因素。

    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想要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将典型案例和共性案例作为重点,帮助家长总结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获得相应的能力。同时,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内容,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讨论来获得更加理性的教育方法,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