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主城区的圭峰会城更是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今年以来,圭峰会城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推进阵地建设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公益文艺汇演;“红马甲”进村入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村头巷尾建起了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阵地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圭峰会城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重要抓手,构筑立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圭峰会城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1个,实现了村(社区)文明实践点全覆盖。今年以来,圭峰会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带领辖区各实践站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近2900场(次),参与群众近50000人(次)。在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各实践站始终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为引领,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凝聚人心,弘扬文明新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圭峰会城逐步形成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粤韵入基层,文化进万家”和“圭峰会城保健医疗一条街”志愿服务项目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相关文化服务,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其中,“圭峰会城保健医疗一条街”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圭峰会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月定期开展,汇聚专业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和志愿服务队,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着力打造区域文明实践品牌,丰富医联党建内涵,推进健康会城行动落实落地。
深挖本土特色
走好非遗传承之路
在圭峰会城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内,专门设计了一间非遗文化展览室,这里不仅展览了新会葵艺、新会陈皮、冈州古琴、新会鱼灯等非遗文化,还定期邀请相关传承人开班授课,以非遗文化宣传和传承引领市民群众建立文化自信。
据悉,为传承和发展新会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首善”之区文化底蕴,圭峰会城高度重视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圭峰会城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组建工作组,深入了解民间传统技艺,广泛收集和整理传统技艺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传承方式、主要价值和社会影响,并主动申报相关项目。近期,新会漆画、邵氏雕刻技艺、紫云观武当太极拳、外用跌打膏药熬制成功入选新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新会漆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既是艺术品,又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随着工艺的发展,新会涌现出以“小鸟天堂”“圭峰叠翠”“新会葵林”“岭南建筑”等为题材的山水、人物、花鸟漆画。邵氏雕刻技艺起源于“木雕宰相”黄紫金,为中国木雕泰斗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邵氏雕刻技艺融合本土广作家具雕刻技艺演变创新,既继承了传统雕刻技法,又合理利用当代工具,雕刻作品生动有趣且充分具备新会特色。紫云观武当太极拳由武当武术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刘清复(刘嗣传)于2002年到新会紫云观任住持后进行推广传承。外用跌打膏药熬制在新会传承约有数百年历史,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亲民,在五邑地区获得百姓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今后,圭峰会城将继续挖掘和整合本土传统技艺,形成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文化供给。
坚持文化惠民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
为丰富圭峰会城的文体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今年以来,圭峰会城坚持文化惠民,举办了两类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即乡村振兴篮球赛、系列龙舟赛活动,收获群众好评不断。
今年5-6月,2023年圭峰会城乡村振兴篮球赛举行,共16支代表队参加,历时半个多月,共35场比赛,参与群众达10万多人次,影响力大且范围广。决赛当天,天马村、梅江村发动村民到场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醒狮齐舞,热闹非凡。参赛运动员为了家乡荣誉使出浑身解数、力拼到底,体现了圭峰会城积极向上、崇尚文明的文化体育氛围,展现出村民朝气蓬勃、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
圭峰会城今年的龙舟赛活动集中在端午节前后举行,10个行政村共开展了12场赛事活动,参加人数达3万多人次。龙舟赛现场,运动健儿动作整齐划一,飞桨逐浪,岸上的乡亲热情满满,呐喊加油。有的乡村还融入非遗创作、文化创意等新元素,导入特色小食、网红打卡点,积极组织举办龙舟文化节庆活动,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龙舟赛活动有效弘扬传统龙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展现出圭峰会城人民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东甲龙舟文化节很好地宣传了东甲龙舟文化,为乡村发展吸引了人气,村民的思路也活跃起来,开始谋划文创等新业态,这对乡村振兴颇有助益。”东甲村“两委”干部梁荣就告诉记者。
圭峰会城通过展示本土特色风光、讲好葵城故事、传承非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等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以文化滋润人心,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豪感,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潜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