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合力“炒香”侨都预制菜
用闯劲和真情传递司法温度
开展公益支教活动
用粤剧阐释世遗的文化价值
侨刊乡讯的发展需要重视
非遗与传统文化可以相互成就
猎捕野猪莫随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与传统文化可以相互成就

    笔者日前调研时了解到,鹤山沙坪街道玉桥村的“太尉诞”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今年的“太尉诞”活动吸引了逾万人参加。

    玉桥的“太尉诞”又称玉桥传统民间艺术节,纪念的是汉代名臣陈平。据传,易氏入粤祖先易顺之娶汉室刘桓公的独女为妻,并将家中所立的陈平像一起带上。易顺之死后,刘氏带着家属由冈州向东迁,并因陈平所托之梦而在玉桥定居。之后,易氏在此开枝散叶,并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举办“太尉诞”纪念陈平。在易氏族人眼中,“太尉诞”是全族团聚的日子,再忙也要回家参加庆典。

    笔者了解到,玉桥的“太尉诞”曾一度停办,直到1982年在海外乡亲的支持下,才以玉桥传统民间艺术节的形式恢复。但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民俗日益看淡,相关活动的传承、发展遭遇瓶颈。2009年,在各方的努力下,玉桥传统民间艺术节成为江门市级非遗,让村民看到了这项民俗的价值,重新重视起这项活动。今年“太尉诞”,各村动员本村的年轻人回家,集中训练舞龙舞狮以及行进仪式,不少年轻人扛起了龙灯、狮头。活动当天,笔者观察发现,各村都出动了上百名年轻人,传统龙和国际龙超过10条,狮子也有近20头。看到此情此景,笔者更加坚定——非遗与传统文化可以相互成就。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承好地方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是各地方面临的一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把传统文化申报为各级非遗,能让其重新焕发活力。玉桥传统民间艺术节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成为市级非遗,该艺术节再次激发起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大家决心好好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并准备继续向省级、国家级非遗进发。其实,这并不是孤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类似的案例,入选非遗可以激活某个艺术样式或传统民俗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非遗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各级各类的非遗项目日益丰富,可以大力促进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繁荣。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实践,参与者和参观者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就会油然而生,也会培养起一批批愿意欣赏、懂得欣赏传统文化的粉丝,为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壤。这几年,江门的非遗保护获得了长足发展,为侨乡文化内涵的诠释与宣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还要继续做好非遗的保护工作。一方面,是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非遗项目进行挖掘,与时间赛跑,给予保护;另一方面,还要改变“重申报、轻保护”的观念,加强对现有各级非遗的保护,特别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群体的培育,加强培养懂得欣赏非遗艺术的新一代粉丝。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更要鼓励非遗项目向更高级别申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相信,在当代文化语境下,非遗与传统文化是一对既共生共存、又一荣俱荣的孖生兄弟,只要抓住“保护”这一工作重点,以申报非遗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以传统文化保护促进非遗繁荣,我们就能为后代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宋旭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