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将样品饲料放入专业设备中进行检测,一组组数据在电脑屏幕上显现;在广东道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车间里,两条实验生产线上机器快速运转,生产出的塑料颗粒将应用于新能源产品;在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的3D打印室中,SLA(光敏树脂)激光快速成型机正加速打印出一个个车辆零部件的3D模型……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蓬江区各大创新平台上演。
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集结号、冲锋号,蓬江区紧扣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科技引领”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战略科技“平台筑基”行动,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平台,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9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0家……如今,蓬江区创新平台数量逐步攀升,排名均居全市前列,成为蓬江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文/图 任佳燕 刘云翔
(除署名外)
A 政府搭台
积极对接高水平科研机构
创新聚焦产业、服务产业。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蓬江区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搭台作用,积极推动“3+2”产业与科研院所对接,推动产业链条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强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摩托车产业作为蓬江区“3+2”产业中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覆盖研发、整车制造、销售等较为完整的摩托车产业链条,其中政府牵头积极引导科研院校与企业需求对接是推动摩托车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步。
2006年,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天津大学、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广东省科技厅、江门市人民政府、蓬江区人民政府等多方推动下,广东广天机电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天院”)落户蓬江,致力于助力摩托车产业的产品设计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以江门蓬江为起点辐射带动整个华南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广天院助力众多摩托车企业攻克研发难题,拥有200多项授权专利,如自主研发的摇摆侧倾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倒三轮车领域,与广东建雅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JIANYA金刚狼800”产品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最受欢迎奖等。广天院陆续被评为省级研究院、重点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范围也从蓬江逐步拓展到全国各地,包括江浙、重庆等地区。
当前,广天院正大力布局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全力攻坚动力系统研发难题。“我们将持续做好技术沉淀,以更多技术创新帮助更多摩托车企业走好精细化发展道路,让摩托车产业提质增效、长效发展。”广天院副院长林诗杰表示。
多年来,蓬江区积极对接高水平科研机构的脚步从未停歇,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也从局部走向全面。2022年,蓬江区与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门产研院”)签订区域产业合作协议,聚焦摩托车及零配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食品三大领域,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一年的合作,已推动众多科研成果和优质科技项目在企业、产业“落地开花”。
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蓬江区与江门产研院正往更前沿的方向迈进,合力推动高端科创平台建设,助力蓬江“3+2”产业创新发展,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高端人才引进、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孵化等,与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吸引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向“3+2”产业集聚,以科技赋能蓬江产业高质量发展。
B 技术研发
引领企业攻破核心难题
“今年能量原料价格高企,我们根据院士工作站提供的原材料数据库,自动计算出最精准、成本最低的配比,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一部分的小麦、高粱和大麦替代玉米,每吨饲料的配方成本可以降低100元,累计节省上千万元的原料成本。”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海集团”)研发总监于旭华说,这些变化的背后得益于汇海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院士合作设立的李德发动物精准营养院士科创平台。
作为一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大型农牧企业,近年来,在院士工作站的引导下,汇海集团不仅建立了科学精准的企业原料数据库,还可以利用近红外技术实时评估原材料的营养价值,在原料上节省成本。“除院士工作站外,我们还拥有4名博士和40多名硕士领衔的核心研发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校展开良好科研合作。”于旭华表示。
为应对近年来饲料行业的发展挑战,汇海集团提早布局水产行业,在设备、人员等各方面实现转型升级,成立专业化的检测中心并配备各种高精尖检测仪器,培养专业化的检测团队和年轻化的技术服务团队,被评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我们生产的水产料赢得众多客户的认可。未来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跨进饲料行业第一梯队。”于旭华展望道。
科研团队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众多企业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学习磨合、经验积累,逐渐走向成熟,从潜心技术研发的“实干家”变为企业攻破核心难题的“引领者”。走进广东彩立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立方”)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该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照明系统”——只需用手机扫描控制台上的二维码,大屏幕上的城市景观便同步出现在手机上,指尖轻轻一点即可实现“掌上操控”,宛如置身游戏界面观看不同的灯光效果。“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呈现出企业所设计研发的智能化照明产品,还能连接云服务器进行实时管理、控制、运营、更新、发布等,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维护数字安全。”该公司董事长陈漱文表示,该系统由企业研发团队自主研发设计,如今已迭代到3.1版本,集合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系统的实时性、精准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慧照明系统、景观照明工程和智能商业展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彩立方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大力挖掘和培养本地科研人才,组建拥有近30名核心研发人员的研发团队,以综合实力被认定为省级智能交互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对2021年全球“芯片荒”危机,该研发团队全力以赴,日夜坚持不断攻坚核心技术难题、加大科研投入,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全部进口芯片的100%国产替代,彻底解决了芯片紧缺对公司业务经营的严重影响,实现逆势增长。
不单是彩立方,还有许多蓬江企业正走在持续壮大研发团队,健全完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的路上。今年以来,蓬江区大力落实江门市科技赋能产业“十百千万”行动,推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和产业科研人才集聚“双万”计划,将持续引进更多科研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激活科创动能。
C 平台建设
为创新注入“硬核力量”
在广东道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生科技”)的工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正从物理性能、化学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对塑料颗粒进行多次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有效把控产品品质。作为一家专注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道生科技以创新为本,建设了占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其工程技术中心已达到省级实验室水平,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称号,逐步成长为尼龙塑料增强改性细分领域华南市场的头部企业。
自2018年以来,道生科技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领域,研发打造“以塑代钢”的新型材料,从结构、设计、材料质量等方面进行多次检验,并于2020年正式投入批量制造。“该材料采用纳米填料和高强度纤维复合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钢性座椅,实现整车轻量化,目前广泛应用在公交车、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该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监徐树荣表示,如今,道生科技的增资扩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将进一步扩大。“我们将对标国家实验室的标准进一步扩大研发基地,不仅满足企业自身创新需求,更计划对外提供科研创新服务,共享科研设备与发展经验。”
作为扎根蓬江10多年的本土企业,道生科技见证着蓬江区营商环境的不断变迁。“近年来蓬江区产业基础逐步完善,科技部门定期开展科技政策宣讲,为企业的科技项目提供引导,科创氛围愈发浓厚。”徐树荣说。
同样作为本土企业的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宝莉”)也深有同感。近年来,嘉宝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见效,目前已攻克《高性能聚合物乳液及水性木器涂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高固体含量水性羟基树脂及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涂料产业化技术》等多个项目,被评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以及市重点实验室。“在政府的引导下,嘉宝莉积极对接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方向和总体定位紧扣行业与国家发展,持续加强科研合作和交流。”嘉宝莉公关总监龙平表示。
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蓬江区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继续落实江门市科技赋能产业“十百千万”行动,着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布局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靶向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为创新注入“硬核力量”,让“科技+产业+人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