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凌雪敏)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在博物馆“穿越”古今,与华侨华人先辈“交朋友”,仿佛亲身经历着侨批中的故事,沉浸式了解时代的变迁以及侨胞的家国情怀……7月14日,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举行“侨批中的华侨史”——沉浸式展厅讲解活动,把诵读剧《侨批·中国》的舞台搬到文物旁,用一段段鲜活的剧情,把华侨华人的海外奋斗故事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活动中,在讲解员的一路引导下,每到一个单元展厅,都有一幕情景剧讲述展厅内陈列文物背后的故事。在第一单元展厅,讲解员结束讲解后,背景音乐响起——阿辉用自己的鞋子换来家乡的恩平烧饼,为即将出洋谋生的哥哥饯行。演员用饱满的情感、动人的台词演绎与亲人别离的不舍。慢慢地,周围讨论声渐隐,参观者用心感受当年华侨的艰苦与不易,有些人甚至眼角泛起了泪光。
“剧中角色和我不过2米之隔,但我仿佛在经历他们离别亲人、做劳工修铁路、捐资救国的往事,当了回华侨史的见证者。若只是参观听讲解,是很难有这种感受的。”市民小冰说。
市民黄女士说:“我的孩子才上小学,让其理解展板上的文字还有些困难,但通过剧情演绎,孩子能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家乡的故事,接受文化熏陶,种下爱国爱乡的种子。”
据了解,侨博馆与五邑大学美育中心创新开展馆校合作项目,把《侨批·中国》诵读剧拆解成若干情景剧,融入侨博馆每个主题单元中,用“文物+讲解+剧情”的形式,立体式、沉浸式地向观众介绍江门的侨历史、侨文化。五邑大学美育教育中心主任、《侨批·中国》导演宋思轩介绍,这次把一场大剧变成一个个小剧场,把舞台搬到文物旁,别有一番风味。“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观众和角色能够进行眼神的交流、互动,身临其境感受华侨华人个人命运与家国之间的联系。”
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一知表示,本次活动用故事让展厅的文物“活”了起来,“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参观模式,帮助观众从新的视角解读华侨史。接下来,侨博馆将继续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