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座,扫码点餐。”刚帮一家三口买完单,又顺势招呼刚来的两位年轻顾客,转眼旋风般拐进了厨房……身穿围裙、脸挂汗珠的“90后”丁楷,在几十平方米的贵发粥粉面店里忙碌着,每天微信步数一两万步。
丁楷的父亲丁桂民是潮州人。25年前,他带着梦想创业,在蓬江区花园新村居民区开了一家粥粉面店。两代人传承了25年,小店菜品从十几道增加到上百道。这家带着“潮州味道”的“江门小店”,丰富着街坊的一日三餐。
侨乡“沃土”,厚植机遇。在贵发粥粉面店,敢闯敢干的创一代,踏实能干的创二代,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既体现了潮州人的拼搏精神,同时也见证着江门这座城市发展的脉搏。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艰苦创业
天没亮就起床采购食材
1989年,丁桂民和哥哥来到江门创业,水果店、洗车店、小卖部等小本买卖他都尝试做过。随着儿子出生,微薄的收入难以为继。
“开餐饮店的初衷,是做一点生意,养活一家老小。”1998年,丁桂民的贵发粥粉面店开门迎客,早上6点,他们供应肠粉、白粥、面条等早餐。下午3点,又开始清洗卤味食材,锅里放入生姜、鱼露、蒜头等十几种香料,卤煮1个多小时后按需上桌,保证每位顾客能吃上最新鲜的潮州卤味。一道道冒着热气的菜品,驱散了客人一天的疲倦。
自打记事起,在丁楷的印象里,爸妈非常辛苦。天没亮就起床采购食材和供应早餐,一直忙到中午12点,下午3点继续开门,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能收工。
小店人气一点点积累了起来,街坊邻里成了熟客。丁楷说:“很多客人,觉得味道好,早餐和晚饭都来,夜宵也在这里吃。也有的客人,从我爸经营那时候就吃到现在,连着把儿子和孙子也带过来,几代人都来这里吃。”
担起责任
小小年纪子承父业挑大梁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的一场意外,让本在父亲肩上的担子,落到了丁楷身上。在回老家的路上,出了一起车祸,丁桂民下半身自此失去了活动能力。
家里的顶梁柱瘫痪了,店里少了掌勺的,乌云笼罩丁家。一夜之间,丁楷成熟了,他握着妈妈的手说:“我来代替爸爸,把这个家支撑起来。”
丁楷做餐饮至今已有13年。他回忆一路的摸索,除了艰辛与不易外,还藏着母亲一点一滴的悉心培养。
“当时很多事情都不懂,见了什么就帮什么。”丁楷说,刚开始,只能干些粗活,收拾桌椅、打打杂。炒粉,是丁楷从母亲那儿学的第一道菜。他牢记妈妈的话,即使把粉炒煳了,也要默默吃完。记不清练习了多少遍,吃了多少炒煳的粉,手被烫伤过多少次。当炒出的粉,得到妈妈的肯定时,丁楷百感交集。
除了学习厨艺外,勤学苦练的丁楷跟着妈妈学习经营之道,分辨食材的新鲜与好坏,渐渐独当一面,成为小店的顶梁柱。
起早贪黑,诚信待客,如今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丁家生活蒸蒸日上。“我们做餐饮的,只要真材实料,对客人负责,服务做得好,用心做菜品,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客人上门,也才能留住越来越多的熟客。”谈起经营的门道,丁楷很有感触。
对家庭负责,对家人负责,对顾客负责,这种负责的精神,在贵发粥粉面店延续着、传承着、发扬着。
实惠美味
“努力开下一家分店”
在贵发粥粉面店,人均20元吃饱,人均30元吃好。其中,卜卜蚬、炒牛河、卤味拼盘、猪肝肠粉等最受食客欢迎,单价从6元到28元不等。
“老板,来半斤卤味。”“我要一份陈皮骨。”“请上一份鲫鱼粥。”当夜幕降临,小店最热闹的时刻也随之来临。刚下班的白领、劳作一天的工人、奔波的外卖员、年轻的大学生,闻香而来。他们在这里,用一顿实惠美味的晚饭,犒劳努力的自己,卸下一天的疲惫。
客人越来越多,小店越来越忙,店里的成员也在增加。“工资待遇好,老板娘和老板待人不错,我考虑一直干下去。”负责肠粉的燎姨说,她已在店里工作了20多年。新加入三四年的容姨,对小店也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她说:“周末客人经常爆棚,虽然很忙碌,但感觉很踏实,日子很有奔头。”
虽然年过52岁,丁楷的妈妈仍会每天凌晨,到蔬菜批发市场和白沙市场买菜,保证每一样食材的新鲜。“做的多是街坊生意,辛不辛苦不重要,听到大家说好吃,打心底里开心。”她自豪地说,儿子懂事能干,一家人和和美美最重要。
小店烟火气浓,街上车水马龙。忙碌的丁楷喜欢在这个城市奋斗。“努力开下一家分店。”说出心底目标的那一刻,丁楷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