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皇智尧
“把更多新理念、新技术带到农村去,最终落脚到农户增收,让大家共享乡村振兴成果。”谈及自己的理想,市政协常委、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汇海农牧”)副董事长刘铭瑜满怀期待地说道。
过去30多年,刘铭瑜一直在和农业打交道,20年前选择江门,让他对这座“鱼米之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路走来,在见证江门发展的过程中,刘铭瑜所在的广东汇海农牧也一步步发展成江门首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如今年产值超20亿元。
刘铭瑜坚持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自去年进入市政协担任常委以来,他尽心履职,建言献策推动江门科技下乡,立志在政协这个更高、更广、更大的舞台上,实现“双向奔赴”。
打造江门首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刘铭瑜1989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随后10年先后在饲料行业龙头企业正大集团和一家民企工作,用10年时间学习积累了饲料行业先进技术和经验。
其间,刘铭瑜认识了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林海春,在那个饲料业的“黄金发展时期”,两人一拍即合,怀揣着用技术为养殖户带来更低的养殖成本增加收益的理想,最终于2003年把目光投向珠三角农业大市——江门。
2003年,位于蓬江区荷塘镇的广东汇海农牧正式成立,此后数年,该公司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在肇庆、阳江、湛江、茂名、常德、武汉、荆州、贵港等地新建基地孵化项目。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刘铭瑜和广东汇海农牧不得不放慢了发展脚步。“那时候正值公司发展关键时期,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银行都不再续约贷款,我们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那段时间,刘铭瑜愁坏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找到了当地农村信用社,而这一次尝试,让他更加坚定了选择江门的决心。
刘铭瑜回忆,当时他找到公司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讲明情况后,仅仅过了两个星期,就获得了一笔1500万元的贷款,这对于当时的广东汇海农牧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江门的营商环境,也让刘铭瑜印象深刻。
往后10多年间,广东汇海农牧在江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标杆:2018年成立全市饲料领域首个院士工作站——李德发精准营养院士工作站,近年来通过建立原材料数据库,累计帮助企业节省上千万元的原料成本;2019年,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成为江门首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江门现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这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刘铭瑜说,该公司今年决定把总部、上市主体、核心料生产车间及财务结算中心、研发中心、信息化中心等重要部门都放在江门,预计明年底完成。
力争在江门建设超百个“乡村养殖技术服务站”
“以前总是低头‘拉车’,更关注企业和行业内部的发展,很少抬头‘看路’,政协的平台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成为市政协常委后,刘铭瑜视野更广了,社会责任感也更强了。
科技下乡,一直都是刘铭瑜关注的焦点。从品种、环境、饲料、疾病防治、农产品销售渠道及行情信息等方面给予农民帮助,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刘铭瑜的理想。
“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观念革新的‘新农人’,科技下乡迎来了好时期。”为此,这几年刘铭瑜积极推动公司在江门辖区内的乡村建设了近30个“乡村养殖技术服务站”,把技术送到塘头猪舍,并每周不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指导现场会,帮助农民进一步提升素质和技能。
今年,广东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这让刘铭瑜对于未来进一步推动科技下乡有了更大的信心。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刘铭瑜提交提案《推动科技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我市加大法律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养殖户法律意识,强化惠农知识科普宣传,不断提升科学养殖能力,同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人才、场地等方面问题,对建设“乡村养殖技术服务站”给予支持和帮助,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我们希望未来几年,在江门辖区建设‘乡村养殖技术服务站’能增至100个以上,为江门的农牧业特别是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刘铭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