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林立竣
通讯员 江律协
有着“西江千户苗寨”景点的贵州雷山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却面临着法律资源匮乏的困境。去年8月,年轻的广东国智(江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肖超珊来到这里,用她的热情和专业,点亮了这片山区的法治之光。
“法律援助事业就像阳光,把‘人民律师为人民’的价值洒到群众心间。”作为中国“1+1”法律援助志愿者,一年时间里,肖超珊为雷山县办理法律援助事项167宗,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15人次,开展授课讲座22次,足迹遍布受援地9个乡镇(街道)、150多个村落。
一年办理法援事项167宗
在获知可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消息后,肖超珊第一时间报名,成为贵州省雷山县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名律师志愿者。
雷山县是黔东南州的一个下辖县,管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这个地方经济不算富裕,但律师需求却不小,因为整个县常住人口12万,常驻律师却只有4名。
肖超珊到达的第一天就体会到山区律师的不容易。她下午2点到达雷山县,就马不停蹄地下乡作笔录,到一个离县城最远的镇,乡路全是泥和小石头,坑坑洼洼并不好走,从下午2点一路颠簸到5点才到达,肖超珊都差点要吐了。
尽管面对人地生疏等各种困境,肖超珊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难,都一定要用优秀的工作来弥补条件的不足。语言不通,她通过“+1”大学生的翻译,耐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人地界纠纷,她不怕道路崎岖坎坷,和当事人前往实地解纷。为了办案方便,她还把自己的小车从江门开了过来。
一笔拖欠两年多的两万余元劳务工资,肖超珊很耐心地帮当事人全部追回;一起未成年子女监护权案,肖超珊用心维护残疾当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同时为案中的未成年人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一年里,肖超珊共办理了法律援助事项167宗,为更多弱势群体带来法治的光芒和温暖。她热情的态度、精湛的业务能力、一心为工作的奉献精神,让“1+1”法律援助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肖超珊深刻地认识到,法援不仅仅是办好法律案件,更应“授人以渔”,撒播更多法治观念的种子,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雷山县人喜欢过节日吹芦笙,往往这时人多热闹,也是普法较好的契机,肖超珊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身边案例、现场咨询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等法律知识。
同时,肖超珊还在县里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上、在中小学校的大操场上、在村寨的芦笙场上开起“法治大讲堂”,根据不同对象讲不同的法。在政府,她给领导干部讲行政法规,让他们明白作为父母官应该维护老百姓哪些权利;给村民普法,她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深入浅出的讲解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水平和能力。
“肖律师把枯燥的法条讲活了,孩子们听课从来没有这么安静过。”当地学校一位老师说,肖超珊到学校讲课时,学生们坐在大操场上,听得津津有味,全场鸦雀无声。
雷山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有4位法律工作者,为了培训帮扶法律服务新人,肖超珊不仅热情地为他们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还召开法律研讨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她的带动下,法援中心的各位同事,小到法律文书书写格式规范,大到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深度,都有了很大提高。
肖超珊还将广东先进的法治建设理念、经验和做法带到雷山县,围绕服务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制定等,给出切实有效的法律建议,提高政府行政的规范性和综合效能,为雷山县司法局开展法治建设和县政府重大决策出谋划策。
90后的肖超珊是这轮我省选派参加中国“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中年纪最小的,因此她觉得自己更需要努力将援助事业做得更好。肖超珊说,每次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帮到真正有需要的群众时,都能感受到“人民律师为人民”的那份内心最纯粹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