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比气温更火热的,是人们对健身的热情。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健身房,得知暑假以来,健身房人流明显增加,其中不乏学生的身影。在一些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里,凌晨仍有人在锻炼。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A 健身房人气旺,学生成主力军
近日18时许,记者来到位于蓬江区港口二路的某健身房,不少男女换上“战服”开始“撸铁”。与此同时,还有健身爱好者陆续前来“打卡”。在记者随机采访的5个人中,有2人是7月办的健身卡,目标是减脂、塑形。
25岁的刘小姐在经过考虑后,于7月下旬办了健身卡,开启了健身之旅。她说:“夏天的衣服藏不住肉,希望能通过运动,让自己达到更好的状态。”
在江海区星海湾华庭的一家24小时健身房,健身氛围也很火热。暑假以来,该健身房人流增加了三分之一,18时至23时客流最高,可达饱和状态。“甚至零点到凌晨2点,仍会有十来个人在健身。”该健身房教练kent表示,这些人多为上班族。
暑假期间,学生成了健身房的主力军。吴同学结束高考后,就坚持到健身房健身,他觉得自己太瘦了,希望能增肌塑形。“很多学生会选择健身的方式来度过假期,而我们以分钟收费的方式,也很适合学生群体。”kent说。
记者采访得知,从健身目的来说,男性倾向于增肌塑形,女性则是减脂有氧,所以在训练形式的选择上,男性偏爱在力量区“撸铁”,女性更乐意选择团操课及有氧运动。
B 健身先“健脑”,把知识学好再上手
减脂增肌也要久久为功。要想在健身这条路上走长远,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避免受伤很重要。
江门市人民医院外科医师陈仕杰是一位有着多年健身经验的“健身达人”。他表示,“撸铁”讲究姿势,动作不标准容易受伤。健身先“健脑”,即健身前应由专业人士带着入门,先把知识学好,动作做规范,再上手。
对于“健身小白”,kent建议,要针对自己的目标,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时先从固定器械开始练,找到感觉后再转到重量区。重量区的训练也要先从空杆开始尝试,掌握姿势后,慢慢再上重量。“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力量,男孩子则容易高估自己的力量,切记要量力而行,盲目突进易受伤。”kent说。
健身时,要坚持循环往复去训练肌肉群,如今天练了臀腿,明天可以练背,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周练三到五次,每次90分钟内,胸肩背臀腿,如此往复。每组动作训练间歇1分钟左右为宜,间隔时间太长会影响效果。在器械重量的选择上,如果姿势变形要适当减少重量,先找到想练目标肌肉群的发力点。
陈仕杰提醒,健身要从小运动量开始,按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如果要练大肌群或尝试某种大负荷运动,当天可适当增加补充营养。运动前充分热身,如果肚子饿了,可进食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很多人因白天工作忙,喜欢在晚上锻炼。“但人体也需要休息。一般而言,不建议深夜12点后进行高强度健身。”kent说,只有这个时间段有空锻炼的话,强度不宜太大,达到平时训练量的六七成即可。一旦有不舒服,立即停下休息。
C 运动时及时补水,生活中多吃高蛋白食物
运动前充分热身非常必要,可降低运动过程中的受伤概率,避免关节损伤。
陈仕杰表示,热身时可选择低强度慢节奏的动作,并辅以目标关节的动态拉伸。健身房里,慢跑、踩单车、踩椭圆机、快走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当作热身,强度不要太大,达到微出汗、心率增加即可。
运动后的拉伸也不可忽视,能有效增加肌肉长度,保持正常的肌肉张力,有利于形体恢复,改善关节挛缩、脊柱偏移及相关的疼痛。拉伸以静态拉伸为主,针对当天用到的肌肉群进行拉伸。
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生活中多吃高蛋白食物,如海鲜、鸡蛋、鸡胸肉、牛肉、豆类食物等,少吃碳水化合物,尽量减少主食的分量。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人体需要营养、能量支持,但空腹和饱腹都不适合运动。空腹运动,猝死率会升高;饱腹运动,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阑尾炎等。
高温天气下运动,身体为了降温会大量排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引起脱水。运动过程中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常备运动饮料或专用的电解质口服盐,温盐水也可以。运动结束后不宜立即进食,应在结束后30—60分钟再进食,此时运动系统慢慢“平静”,消化系统才有足够能量运作。
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天的有氧运动。运动后,如果第二天还是感觉疲劳,可以休息或减少运动量与强度。每周进行2—3次肌肉抗阻训练,每次锻炼的部位要错开,如这次做了上肢的力量训练,下次建议换成下肢,以便于让疲劳的肌肉得到充分休息。
强度:有氧运动时,尽量将心率保持在运动的最佳区间,或者达到可以说话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力量训练方面,对于初学者强度是60%—70%1RM(1RM是指完成一次某项动作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可根据实际训练情况逐渐递增。
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柔韧性训练。其中,进行有氧运动的目的是提高心肺耐力,是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力量训练即抗阻运动,以提高肌肉力量及爆发力为主;柔韧性训练以提升关节活动度及柔韧性为目的,可采用静态、动态拉伸或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总运动量:有氧运动每周进行150—300分钟。力量训练为每个主要肌群进行3—4组,每组重复8—12次,累计不少于30分钟。柔韧性训练每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进阶:健康人群在开始训练计划前需要进行运动评估,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运动能力,酌情调整运动强度,按照适应期—提高期—稳定期进阶。有氧运动初期选择强度较小、时间较短的训练,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选择难度较大的训练;力量训练先从初级开始练习,不求速度,但动作要标准到位,初级掌握后再进阶至中高级。
延伸阅读
处方在手 科学有效运动
夏季是健身的高峰期,但很多人健身后,出现膝盖疼、脚踝疼,这很可能是运动方式不对。此时,你需要一份运动处方来指导自己科学、有效运动。
蔡昭璐 陈君
什么是运动处方?
生命在于运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坐得多、动得少,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仅次于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们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低于这个标准的人即被认为是体力活动不足。”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勤说。
运动处方的出现,是为了让群众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处方尤其适用于以下人群:慢性疾病风险人群、慢性疾病人群、残疾或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
那么什么是运动处方?徐勤介绍,运动处方是一份系统化、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由运动处方师根据运动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来指导其科学、有效、安全的运动。一份完整的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量、进度等方面。
徐勤表示,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想要科学、个性化运动,可以找运动处方师量身定做。
普惠式运动处方
以下是普惠式的运动处方,适用于健康成年人群提高体质水平。处方围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三个方面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