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当家”、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江门市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全力打造江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的先行示范区,奋力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标杆……这是新会区近年来提出的主要工作目标。达到这些目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目前,新会产业工人约有8万。
迈入新时代新征程,新会区深入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在如何健全技能形成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企业如何激励人才,增强产业工人幸福感和归属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A 政府搭建平台 提升技能人才引育水平
“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赟表示。
据悉,近年来,新会区以打造“园区技校”为切入点,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建设公共技能培训服务平台,着力为“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在平台建设方面,新会区设置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经费资助及领衔技能大师津贴政策,分别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经费资助和每月1500元的领衔技能大师津贴(最长享受3年)。目前,新会区成立1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涉及工种有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数控车工等13项,达到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人才培育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2021年至今年6月底,新会区向63家企业颁发校企合作咨询委员聘书,向25家企业颁发“园区技校培训点”和“园区技校技能大师工作站”牌匾,与9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着力构建“产、教、研、创、用”五位一体、多元发展体系。
在大力培养“广东技工”方面,新会区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有2家,实施备案培训93人;全力推行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全区新增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23家,4995名职工获技能等级证书,2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一等奖。同时,聚焦学历和技能提升,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大力开展低压电工、叉车、高处作业等专项培训以及“粤菜师傅—送技下乡”培养活动,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推动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
“培养造就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健全技能形成体系主要有三个责任主体,一是企业,是需求方;二是学校,是供应商;三是政府,是服务商。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要有需求;二是政府的宏观整合和服务要更到位。”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表示。
★记者手记
让产业工人昂首前行
人才兴则产业兴,技能强则产业强。
以往,人们对技工有偏见,觉得它低人一等。现在,迈入“智造时代”,随着产业工人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社会对产业工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产业与产业工人休戚与共。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产业工人要成长必须在劳动中有所作为、体现价值。
城市与产业工人同气连枝。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产业工人的生产创造。培养优质的产业工人,才能保持城市发展的后劲,吸引和留住产业工人成为基本的要求。
新会正在探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径,从平台、学校、企业、保障全方位出发,让产业工人更有奔头。接下来,期盼有关方面更深层次关注产业工人需求,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通过推动企业自主认定、开展社会培训评价等手段,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上实现稳步提升。
B 学校紧跟需求 推动产教无缝对接精准育人
优秀的产业工人是支撑“新会制造”“新会创造”的重要力量。增强产业工人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政府搭桥、院校与企业对接的方式,推动产业工人培训从政府“端菜”向园区企业“点菜”转变。
2019年以来,新会技师学院与新会美达锦纶、新宝成、凯特精机、李锦记、南洋船舶、耀皮玻璃等31家企业签订新型学徒制培养协议,备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共计1065人。
“今年,我们学院将继续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与美达、俊发玻璃、新财富等企业开展产业工人学徒培训,完成250人的备案目标。”新会技师学院副院长林洁瑜表示。
2021年开始,新会技师学院还与本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双制班,实现招生即招工、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目前,该学院与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德昌电机、凯特精机、海信广东空调、北领供应链、宝娜美容、中集集装箱等七家企业开展双制班项目,进展良好。
目前,该学院有270多名学生在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工作,大部分已成为该公司技术骨干,多人已成长为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
据悉,该学院还根据新会中集集装箱全面搭建培养基层管理人员体系远景目标,参与该公司的“蓝鹰计划”卓越基层管理者储备与培养项目。
“创新技师工作站,开展项目技术攻关是更高层次的合作。2019年,新会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学生参与广东高新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攻关,成功使企业车间的月产量从2.4万件跃升到4万件,企业效益大大提高。目前,学院已在广东高新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博道工业自动化设备、江科泰电子有限公司、宏丰电子、江门市健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科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堡钢具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技师工作站。”林洁瑜说。
无独有偶,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在塑造优秀产业工人方面,也成果颇丰。
“学校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现开设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等八个类别18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每年为企业输送一线产业工人近1500人。”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蒋原伟说。
据悉,该校先后与企业共建了五个产业学院:大长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物流管理产业学院、新会亚迪机电产业学院、健维智能装备产业学院、新会陈皮产业学院,与企业实现了产教无缝对接、精准育人。
2月28日,在“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新会技师学院教师伍步高获得了玩具设计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全国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实现了新会区“全国技术能手”零的突破。
伍步高说:“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率超九成,收入也不错。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掌握好技术,毕业后在工作中沉淀两三年,收入不会低。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可以继续深造、钻研,通过参加竞赛、评定职称,技校生有很大上升空间。”
C 企业全方位激励 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
产业工人身处生产最前沿,最了解生产过程中的痛点,也最能敏锐觉察到新技术应用、新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调整和提升的环节,这些都是小改革、点滴创新的源头。
“在酱油全自动化高速生产中,消除泡沫一直是行业的难点之一。过多的泡沫会导致酱料溢出,影响产品的质量,受限于此,之前我们的生产速度保持在24000瓶/小时。团队通过消泡技术改进,开发消泡装置,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泡沫,现在生产速度可达到48000瓶/小时。”去年底获得新会区第二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团队负责人、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梁振活表示,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持续开展技改,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工业4.0发展贡献力量。”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刘金军表示。
与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一样,新会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都在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产业工人的特点及需求,在创新机制中给产业工人更多肯定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凝聚其智慧和力量。
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每年会有专项培训费用于员工的技能及学历提升,同时推出“人才管理循环计划”“CPU计划”“能力再平衡项目”,开通线上学习平台,为产业工人提供具有针对性及系统性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竞争力。推行技术人员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建立管理和专业发展双通道。
“公司搭建员工学习成长的教育管理平台。每年制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建立员工学习档案,定期对员工学习成长作出评价。公司建立人才补贴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在岗学习、岗位成才,激励员工学习热情。同时,在内部自主开展职级评价和技能评价。下一步,将完善职级评价机制,评聘一批技师、高级技师。”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芬介绍。
松下电子部品(江门)有限公司则始终坚持造物先造人理念。公司高层会定期与一线员工交流,收集他们的“金点子”。
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工会事务主办李卓均说:“我们公司持续开展岗位练兵,为技术工人切磋交流提供平台。对获得三大工种技能大赛前三名的选手,将被授予‘公司技术标兵’称号,并给予奖励。”
D 社会支持关爱 为产业工人成长提供肥沃土壤
激发产业工人勤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热情,必须为其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消除其后顾之忧,让其更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近年来,新会区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继出台《新会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新会区促进“葵乡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新会区人才安居政策》《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互融。
新会区高度重视新时期产业工人完善其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有针对性推动产业工人的养老保障水平提升,确保新时期产业工人应保尽保。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工作。有力促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截至今年5月底,该区共有企业退休人员91439人,已移交社区管理88696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为97%。产业工人的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工社会保险待遇标准不断提高;继续实施工伤保险的阶段性减免政策,大大减轻企业负担,今年1-4月底,新会区工伤保险费已减免287万元。
同时,新会区还特别关注产业工人子女教育问题,在《2023年新会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引》中,明确江门市以外户籍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新会区义务教育学校条件,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读书保驾护航。
7月11日,为进一步深化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新会区召开了“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3年新会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会。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健全技能形成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增强产业工人幸福感和归属感”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与会各方面形成共识,建议注重机制建设,提升产业工人地位,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拓宽发展空间。完善深化创新机制,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坚持素质建设,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建立健全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机制;坚持合力共建,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把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何赟说。
据悉,目前,新会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正谋划打造“立足江门、辐射湾区、面向国际”的江门国际职教城,除了2所中职学校(含技校)外,已先后引进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新会校区等8所高等院校,未来将继续引进粤港澳著名院校。
“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学习技能、提高技能的良好氛围。我们将围绕‘稳就业、聚人才、优保障、促和谐’任务,在推进市委‘人才倍增’工程战略中找准新定位,为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何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