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扎实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门样板上实现新突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扎扎实实搞生态、谋发展、添后劲,让江门侨乡成为展示绿美广东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生态兴则文明兴。为后代计,为长远谋,在侨乡山水间下好绿色发展大棋,江门念兹在兹,持续发力,今年初签发2023年第1号林长令——《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工作的令》,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愈发明晰。
“生态优先”如今已成为江门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得以一以贯之。江门无比珍惜城乡自然肌理,让“绿美”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值”此青绿的侨乡大地成为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文/林立竣 张浩洋
1 增扩生态环境“含绿量”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纳入“1310”具体部署,要求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侨乡最亮眼的发展底色,也映照出江门向绿而行的探索实践。今年初,市主要领导率队前往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调研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工作。而《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则提出要构建江门生态建设新格局。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进一步划定绿美江门的重点,并提出要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深入开展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优质树种选育,科学植绿护绿扩绿,打造优质林分优美林相。
要想提高绿美的“质量”,就必须夯实“绿美”的基础。数据显示,江门现有公园1801个(包括口袋公园9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第四位。这些数据背后是江门以林长制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面向未来,我市还要进一步打牢“绿美”基础,筑牢绿美江门生态格局。
要想提高绿美的“质量”,还需要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上半年,江门完成林分优化逾3400公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同时以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为抓手,逐步提升混交林比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夯实了生态基础。
独木难成林。绿美不仅需要“质”,还需要“量”,协同推进城乡绿美一体提升是关键。目前,台山、开平、恩平正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全市4个森林城镇、5个森林乡村、3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绿美红色乡村亦在稳步建设中。此外,我市加快各类城市公园建设,完成了江海油湾公园、新会梅江农业生态园(二期)等大型公园建设,以及蓬江象山公园、开平宝华路公园等7个口袋公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江门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未来,市民必将享受到更为宽广的绿色空间。
2 降低经济发展“含碳量”
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侨乡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呈现关键性转折性向上向好的全方位变化”。
江门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持续走在前列。江门PM2.5指标浓度由2013年的4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0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优于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标准,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美丽侨乡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江门已由“坚决”转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阶段,亟须对照现代化建设目标缩小差距,动真碰硬围绕啃硬骨头狠抓治污,实现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此,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力打好臭氧、江河支流和城市河涌、近岸海域、农村面源等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落实“四水四定”,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实施“碳达峰十二大行动”。
治理“散乱污”企业、加大绿色能源应用、划定禁燃区、推动燃气锅炉升级改造、淘汰黄标车、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过去,我市通过一系列减污降碳的举措,不断推动和强化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奋进新征程,江门更要一以贯之突出绿美引领,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效,主动服务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将“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3 提升绿水青山“含金量”
山河壮丽,水是关键。我市河道纵横交错,水库众多,河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绿色水经济的发展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已成为江门绿美建设中最为深思熟虑的问题。
目前,我市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通过“碧道+”“水美乡村+”“水库+”等模式,大力发展碧道产业带、滨水旅游、优质水产品等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提升城市品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江门路径。
全会报告指出,要激活“水经济”,高标准建设水资源特色产业园,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抢占“水经济”新赛道。
上月,省河长办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水经济试点主要业态工作指引(试行)》,在全省范围启动水经济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门成为全省两个全域水经济试点市之一。
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当前,我市正扎实推进省级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出台了《江门市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推进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桃花驿”、开平市大沙山水茶乡等9个试点项目建设。
依托河流、水利工程,我市计划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水利风景区风景带,力争2025年底建成1至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此外,我市还将高标准推进水文化载体建设,结合万里碧道建设,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水文化景观驿道,加快完成7个水情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侨乡特色水文化宣传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正加快编制全市水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摸清全市水生态产品本底情况,深入挖掘万里碧道、河流治理、水库水资源等特色禀赋,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