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正式施行,其中,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的33条意见建议中有8条被采纳。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诞生的背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来自美国雪城大学的残障学博士谢仁慈也通过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向我们提交了立法修改建议。”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提意见,所以当有人来征询我的意见时,我觉得很开心,感到被关心、被重视。”谢仁慈说。
谢仁慈是一个“95后”“假肢女孩”,出生在贵州一个贫困家庭,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目前在美国雪城大学攻读残障学博士。4岁那年,因为一场车祸,谢仁慈失去了右腿。高考后,谢仁慈离开贵州,一个人来到重庆上大学。
“山城”重庆山多、坡多、坎多,对于谢仁慈来说,出门成了一项极大的挑战。她说:“那时候,我特别不爱出门,一出门就要爬很多坡,过很多坎。因为上课的教室在6楼,没有电梯,每次上完课已经耗尽了我所有的体力。”
有了这些深刻经历后,谢仁慈开始关注无障碍出行的难点和痛点。
在参与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意见征集之前,谢仁慈已经在微博、微信、“哔哩哔哩”等平台发布了许多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文章和视频,让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被关注、被了解。“虽然创作这些视频和内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一些作品传播度比较广,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谢仁慈说。
而这一切都被在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廖明霞关注到,廖明霞同样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是谢仁慈的校友。
廖明霞告诉记者,2022年11月,她两次通过微信联系到在美国读博士的谢仁慈,希望她可以为这部法律草案提点意见。为此,谢仁慈在兼顾学业、工作的同时,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在中美两国生活的感受,针对法律中“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几个概念可能发生混淆的情形进行了分析,并建议进一步明确不同场所的责任主体,如明确场所的管理者以及管理改造费用的责任承担问题。
今年8月11日,廖明霞在参加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中获悉,其律师事务所关于第七条、第四十一条、第六十条提出的意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并受到了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表彰。
“我们在提交到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中,大部分借鉴和综合了仁慈的意见,在责任单位上做了明确,比如‘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承担’,这些意见被采纳,也正说明基层立法联系点‘原汁原味’地将基层群众的心声传递给国家立法机关,真正体现了民主立法。”廖明霞说。
“以前的法律制定都是自上而下的,现在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这种形式,立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谢仁慈表示,她将继续关注这部法律,希望今后它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残障人士真正感受到无障碍环境的改善和变化。(陈婵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