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台山鳗鱼养殖量占全省八九成,远销日本、欧洲、北美等地,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鳗”;台山青蟹是全省第一个取得青蟹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其中的黄油蟹更是卖到上千元一只;新会南北白对虾是珠三角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作为渔业大市的江门,是众多优质鱼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家园,2022年我市渔业总产值251.71亿元,对内在全市农林牧渔业中排名第一,几乎占据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对外在全省排名第二,仅次于湛江,水产品年总产量约85万吨,在全省排名第四,水产养殖面积约6万公顷,在全省排名第二,是广东不可或缺的“蓝色粮仓”。
深耕碧海,牧渔未来。江门正大力发展现代化渔业产业,加强培育名优特水产品,推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养殖设施精细化、信息化发展,把深远海养殖作为渔业生产的新增长点,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牧歌”。
江门渔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二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广东是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和养殖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作为渔业大市的江门,全市渔业总产值251.71亿元,仅次于湛江居全省第二位,是广东渔业的重要‘拼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靠海吃海念海经。江门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公里,415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蜿蜒向西,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386.7公里,约占全省的1/7,561个海岛如繁星点缀在茫茫海洋之上,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拥有崖门渔港、沙堤渔港、广海渔港、横山渔港四大渔港……丰实的“蓝色粮仓”内,高达100多种的经济鱼、虾、蟹、贝类在此繁衍生息。
鳗鱼,被誉为“世界上最纯净的鱼”之一,又被称为“水中软黄金”,对水质要求极为挑剔。上个世纪90年代起,大批鳗鱼养殖企业看中江门台山优越的水产条件,纷纷落户于此。台山鳗鱼也不负业界“眼光”,在业界享有“蓝色生态鳗”的美誉,早在2011年就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时至今日,台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养殖总面积超3333.33公顷,年产量超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年产值超60亿元,活鳗、烤鳗等产品远销日本、欧洲、北美等地,每年出口货值逾1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螃蟹是海鲜大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产自江门的台山青蟹养殖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是全省第一个取得青蟹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台山青蟹中的“贵族”黄油蟹更是卖到上千元一只。
经过多年发展,江门基本形成了沿海海水养殖产业带、西江流域淡水养殖产业带和潭江流域淡水养殖产业带,新会区大鳌镇(南美白对虾)等被录入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全市水产品年总产量约85万吨,居全省第四位,水产养殖面积约6万公顷,居全省第二,培育出“台山蚝”“台山青蟹”“台山鳗鱼”3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水产品,以及南美白对虾、桂花鱼、台湾泥鳅、泰国笋壳鱼、黄颡鱼、巴鱼等一大批名优特水产品。全市名优特品种养殖面积近3.33万公顷,约占全市养殖总面积的六成。全市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家、省级6家、市级111家,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种苗是渔业的生命线。据统计,我市海水鱼苗年产量约233万尾、虾苗育苗568亿尾、贝类育苗3.5万粒,但目前大部分种苗仍需从外地采购。“我们计划聚焦蓝色种业,联合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逐步完善和建立远海种苗培育基地,搭建‘育—培—养’三级种苗体系,重点推进金鲳鱼、石斑鱼、军曹鱼、章红鱼(高体鰤)等高附加值品种的种苗培育。”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我市多年举办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累计放流各类海洋和淡水经济物种超过2.2亿尾,有效补充我市渔业资源,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对提高鱼类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养殖设施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以工业思维谋划发展渔业,加快养殖设施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路径。
夕阳西下,位于台山南面海边的广海烽火角水产养殖基地热闹了起来,一筐筐新鲜的南美白对虾从养殖池被打捞上岸后,被送往百公里外的城市农贸市场。然而,一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常年失修、内涝严重、产能较低。“去年初,广海烽火角水产养殖基地引入我们整合面积420公顷的养殖区资源,陆续建成完善的供电系统、进排水系统、仓储系统、管养中心、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应用全过程水质变化和调控技术,产量大幅提升3倍,一跃变成示范性美丽渔场。”广东丰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蒋甲印说。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逾2000万元,按照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打造,一期已建成8个养殖池。“别看这些鱼池不起眼,里面可大有乾坤,每个鱼池可养鱼超1.5万公斤,每条鱼重0.8—1.5公斤。”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黎泽深告诉记者,该基地采用自主研发的“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应用智慧渔场管理平台,通过电脑控制自动投料、检测水质和含氧量,大大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次数年均可达5—6造,产量更是提高了15倍。
同时,我市水产养殖设备不断向深海挺进。“2022—2023年,我们共争取到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本6700多万元。台山市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计划投入16亿元的专项债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2022年引进了旭逸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台山市上川岛北部海域建成32个重力式深水网箱,主要养殖金鲳鱼,年销售量1500吨,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2023年,我市又引进了江门市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台山川岛海域建设6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投放泥猛鱼苗90万尾、石斑鱼苗190万尾,综合年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今年新成立的台山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也在上川岛东部海域建设6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周长90米)和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包围水体3万立方米),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包围27万立方米养殖水体,以“可租可售”方式为本土和外地养殖企业提供专业设备。“目前,我市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设进度处于全省前列,预计到2023年底,我市将累计建成152个重力式网箱和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目前,已有92个重力式网箱建成并投产,30个重力式网箱已完成框架安装和下海锚定,30个加强型重力式网箱已完成框架安装并于8月1日举办下水仪式,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已开工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