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演练
名家“大咖”聚首侨乡论道
共议岭南华侨文化传承发展
戴玉强携爱乐男声合唱团唱响侨都
逾300名选手以“盘”会友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9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岭南华侨文化富矿 凝练江门人文精神
名家“大咖”聚首侨乡论道

2023岭南学术论坛“岭南华侨文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门举办。周华东 摄
专家学者到侨博馆实地研讨。周华东 摄

    在2023岭南学术论坛“岭南华侨文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近百名名家“大咖”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贡献真知灼见,在“两个结合”中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目的是把岭南华侨文化这座富矿挖掘好,把江门的人文精神凝练出来。

    岭南学术论坛是省社科联主办的传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是我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品牌。本次在江门举办的论坛是今年省社科联指导和主办的第一场,也是岭南文化学术论坛创办以来首次以“侨”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对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江门故事,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义。

    江门日报记者/赵可义 黎禹君 张华炽 实习生/李艳玉 通讯员/吴捷 蔡俊彬

    “五个坚持”推动侨文化“双创”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侨”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侨乡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给予了岭南侨文化“双创”坚实的底气。

    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何方俊充分肯定江门市委把“侨都赋能”作为新时期“六大工程”之一建设四大“国家平台”推动侨都赋能升级的做法。

    “江门做了诸多扎实工作,为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江门贡献。”何方俊表示,期待江门继续重视提炼展示华侨文化的独特标识和精神特质,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华侨文化品牌,推动华侨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精神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表示,近年来,江门始终秉持“五个坚持”,围绕华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一是坚持聚焦平台和团队建设,成立了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等3个机构、2个智库组织。二是坚持把发掘、整理和研究侨乡历史文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比如以“侨批”为题,在全国首创研究“侨批中的党史”。三是坚持以文艺精品讲好文化“双创”故事,精心打造了《侨批·家国》等18部聚焦侨文化、讲述侨故事的艺术精品,被广东艺术界誉为“江门戏剧现象”。四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侨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文旅产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五是坚持传播推介侨文化,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江门故事,创新打造的“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案例。

    文化“双创”要发力,更要懂得“借力”。自2021年我市“牵手”暨南大学以来,双方在众多领域深化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翻开“侨校+侨都”合作新篇。“这种校地合作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华侨文化建设带来启发。”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鹏看来,“一方面,基于高校学术科研力量,江门的侨文化能得以深入挖掘,拓展传播新空间;相应地,对于专家学者研究侨乡文化,江门也给予了一个好平台,从而促使双方共同推动侨文化‘双创’出新出彩。”

    传统文化传承要有现代性时代感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植根于中华文明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内涵丰富,领域宽阔,华侨历史、侨乡文化是其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既要立足中华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更要有现代性、时代感,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说,尤其是江门创新呈现形式,把侨文化和侨故事与文艺作品结合,一些快递小哥看了舞台剧、展览后,就提出了入党申请,这说明江门侨文化“双创”的传播力、影响力是非常好的。

    守护、传承好岭南华侨文脉,就要讲好岭南华侨故事;要讲好岭南华侨故事,就离不开岭南侨乡文化、离不开对侨乡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我们要加强对侨乡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深入挖掘侨乡文化遗产背后的华侨故事。”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石坚平认为,围绕侨乡社会遗留下来的文物、文献、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街区,高校、学术机构、地方文博单位与民间人士之间要形成合力,互通有无,分享资料,共享信息,深入挖掘每一项具体侨乡文化遗产个体背后的历史信息,力图还原更多、更翔实的人物、事件与社会关系的细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亚泓认为,江门侨乡文化可以从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细致挖掘,一方面注重传统侨乡文化的保持和复兴;另一方面注重华侨从海外带回的国外文化元素,将其融入现代侨乡文化之中。同时,还需具有“品牌意识”,江门侨乡文化品牌的建构与传播可以采取符号化策略、拟人化策略以及叙事化策略等。

    广东有超过3000万海外侨胞,对外传播侨乡文化不仅能促进海外侨民与侨乡联络情感,还能吸引众多海外侨胞为侨乡建设作贡献。那么,如何更好地讲好侨乡故事、传播侨乡文化?

    “利用名人效应,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地方媒体的特有叙事口吻讲述名人故事,可以成为一条潜在的传播侨乡文化路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郑阳认为,以生动有趣的个体叙事话语讲述名人与侨乡的故事,不仅对海外侨胞来说极具吸引力,对港澳台地区的受众而言也颇具趣味性,同时也能利用一众名人自带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来了解侨乡文化甚至协助传播侨乡文化。

    声音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

    对外讲好华侨故事

    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在侨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传承、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推进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文化“双创”),在全国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比如,2021年,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江门市委宣传部在全国首推“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究,“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银信(侨批)专题展”首次走进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尤其是江门创新呈现形式,把侨文化和侨故事与文艺作品结合,推出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等,都深受广大受众欢迎,使社会各界对华侨的历史、华侨的情怀,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产生了非常好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这些虽然是地域性的,但也具有历史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希望江门能够进一步挖掘丰富的华侨历史文化资源,在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同时,对外讲好华侨故事,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

    把武术、舞狮推广到世界各地

    近年来,江门在挖掘、弘扬侨文化方面出了很多新招,如以“侨批”为题,在全国首创研究“侨批中的党史”,从侨批中发掘出很多党史的重要线索和资料,对丰富、提高侨批文化的研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就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总体情况而论,武术与舞狮是岭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最有吸引力的文化形式。江门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比如,江门京梅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不少五邑籍武术名家为推广中华武术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近年来江门注重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策划侨都江门武术节暨中华武术进校园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我们要在广东侨乡打造好岭南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加强与海外华人社会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把武术、舞狮推广到世界各地,提高侨文化的影响力,江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贡献更大力量。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鹏:

    打造“文化桥”“文明窗”

    随着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感受独特的侨乡文化,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作为全国知名侨乡,江门要打造具有辨识度、美誉度的城市景观,“侨”是一个重要出发点。江门很多景点具有非常浓厚的“侨”元素,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陈白沙纪念馆等。擦亮侨乡文化这一名片,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作为展现华侨文化的窗口,侨乡能留住海外侨胞“根”的记忆,赓续海外侨胞“乡”的情怀,凝聚起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中华儿女共识,共建大湾区。

    江门要发挥侨乡文化优势,激发侨乡文化创造活力,完善侨乡文化产业体系,提高侨乡文化交流国际水平,助力人文湾区建设,将江门打造成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

    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左鹏军:

    进一步弘扬梁启超爱国爱乡精神

    江门五邑、岭南华侨文脉有许多标志,但有一些标志是最有显示度、最有影响力的,也是在回顾和认识江门五邑乃至岭南华侨文脉时绝对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

    在梁启超诞辰150周年之际,回顾梁启超的人生轨迹、多方面贡献所昭示的家国情怀和卓越成就,对于今天的文化、学术、教育建设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示范性价值。建议江门在新会梁启超故居进一步展示其研究著作,进一步弘扬梁启超爱国爱乡精神。同时可以跟高校合作,推动梁启超先生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研究,使梁启超先生的研究推向世界。

    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

    推动好的文艺作品到港澳和海外演出

    江门是最早对侨批进行申遗的重要参与者。2021年,市委宣传部组织推进“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究,以融媒体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在侨批研究中是首创。我们一封一封信地解读,挖掘侨批中的党史信息,串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海外游子的侨心,大大拓展了侨批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高度。

    好的文艺作品是接地气的,能走进群众心里。江门精心挑选侨批,以舞台形式讲述华侨故事,推出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讴歌不忘根脉、艰苦奋斗、爱国爱家的华侨精神,艺术形式通俗易懂,社会感知力强。我认为,要推动好的文艺作品到港澳和海外演出,不断增强侨乡文化“双创”成果的影响力。

    文化“双创”不仅仅是要展示成果,更重要的是把遗产资源变成文明建设资源,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资源,变成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资源。下一步,建议江门做好长期发展规划,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落实好一些具体项目,进一步推进侨乡文化“双创”,从而达到地方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目的。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

    把合适的人才引入乡村

    2009年,我在一众文化遗产爱好者、热心村民、海外友人的支持下,在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旁的开平市塘口镇仓东村开创了以遗产保育为主旨的“仓东计划”,要让遗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鼓励大众参与,从文化与自然两方面进行遗产保护并就此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经过14年的实践探索,“仓东计划”初步形成了一套中国本土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建立了从建筑修复、社区营造、文化传承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遗产保育方法,从而建构以社会和谐与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乡村振兴模式。其中,“仓东计划”以文化遗产作为平台,与不同的社会群体共建共享,把合适的人才引入乡村,探讨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问题的有效路径。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